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8日電(任思雨)27日晚,中國消費者協會官微發布的一條消息引發熱議:看3D電影要自費購買3D眼鏡?影院轉嫁自身義務,不合法!
前段時間,有網友向消協投訴稱,去影院觀看3D電影,影院不提供3D眼鏡,要求消費者自行購買影院出售的3D眼鏡,還有人說,每看一次買一次,自己已經囤了十幾副。
對此,中消協專家委員會委員邱寶昌律師分析指出,3D眼鏡是觀看3D影片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提供3D眼鏡是觀影服務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消費者按照3D電影的票價購買了觀影服務,影院經營者就應當依約向消費者提供滿足觀影要求的全部服務,包括向消費者提供3D眼鏡等觀影設施。
影院自行將自身應當承擔的服務義務拆分開來,轉嫁給消費者,加重消費者負擔,違背公平誠信,屬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條款”,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中消協呼吁各地文化主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對影院此類行為的監督執法,糾正此類“霸王條款”,保障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隨后,還有網友轉發說,困擾自己的重點不是影院不提供3D眼鏡,而是一些影院會不會對3D眼鏡進行清洗消毒。
中消協也回應:擔心不衛生可自行攜帶,但這并不能成為影院不提供免費眼鏡的理由。
這條微博一出,網絡上發起了許多“是否購買過3D眼鏡”的投票和話題,其中,沒有買過眼鏡或者買過一兩副的網友比較多。
“自己其實去看過很多次電影,電影院并沒有要求自費購買眼鏡,一直都是電影提供。”
“影院要求顧客自費購買3D眼鏡本就是不合理不應該的,顧客付了錢,影院應該給顧客提供完備的設備服務。”
但還是有很多人吐槽說,自己買過最少兩幅以上的眼鏡:
“有啊,忘帶了就得買,家里囤了好多了。”
“買了至少兩副了。知道不合理,但也沒什么辦法?,F在就放在車里,以免忘記帶還要買。”
“一直都要買啊,家里已經十幾副了!”
看3D電影,需要自己購買眼鏡還是影院提供?現實生活中,各地影院的規定都不同,甚至還有影院開發出了“共享3D眼鏡”。
2019年初,四川成都一些影院推出的“共享3D眼鏡”引發網友討論:觀眾掃碼取出3D眼鏡,看完歸還后,租金直接從手機上扣劃。其中,普通的眼鏡使用4小時收費1.5元,兒童眼鏡或者夾片使用4小時收費2元……
當時影院方回應稱,此舉是為了保證3D眼鏡的清潔,提升觀眾的消費體驗。
現在,經過消協的提醒,人們才發現要求購買3D眼鏡都是“霸王條款”,期待這一呼吁能夠得到進一步落實。
其實,除了自費購買3D眼鏡,觀眾們在看電影時還會遇到這些傳統的“影院規則”,它們是合理嗎?
一、電影票能否“退改簽”?
一不小心買錯票、買了電影票但突然有事去不了,只能含淚送人?在一些城市,電影票也可以“退改簽”了。
2018年9月,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關于電影票“退改簽”規定的通知》提出,各大影院、第三方售票平臺、影院網站或自有APP,應在醒目位置公示或在購票付款前彈出影票“退改簽”規定協議,以保證觀眾提前了解到影票“退改簽”規定。
2019年5月15日,深圳市消委會在全國率先推出《電影票退改簽標準》,首批加入的20家影院承諾支持電影票“退改簽”,根據消費者退改簽時距離開影的時間實行“階梯式”退費:
距離開影24小時以上免收退改簽手續費、2至24小時收取不高于票價10%的手續費、1至2小時收取不高于票價20%的手續費、0.5至1小時收取不高于票價30%的手續費。
二、“彩蛋”沒看完就清場咋辦?
如今,很多電影都習慣在片尾字幕放完后放一些“彩蛋”(趣味情節),為觀眾釋疑或者留作懸念。但是,影院在字幕沒有播完時就開始清場,這是否侵害消費者權益?
2018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理了這樣一起消費者投訴:王先生去影院看電影,但正片播完后工作人員就來清場,他要求退票,后來維權成功。
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表示,電影票就是消費者和影院之間的一紙協議,彩蛋是電影的一部分,電影沒有播放完就讓消費者離場,就等于服務沒有完成,這是違約行為。所以,消費者有權退票。
三、影院可以“自帶食物”嗎?
在一些影院,觀眾自帶食物往往會在檢票的時候被攔下:禁止攜帶外來食品進入。于是,很多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選擇丟掉或者是寄存。到底能不能自帶食物?許多影院有不同的規定。
據2015年新京報報道,邱寶昌律師認為,影院禁止攜帶外帶食品的規定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他建議,當消費者遇到影院限制外帶食品或飲料的情況時,可以同影院協商解決,也可以向消費者保護組織、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