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電動車新規 不能犧牲快遞員利益
講述人:劉文玲(全國人大代表) 郭樹合 朱文秀
“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解決快遞從業青年勞動保障等實際困難,促進安居樂業,保障快遞物流配送行業健康發展。”
隨著網絡電商模式的快速普及,我國快遞行業迅猛發展。在路上疾馳、走街串巷的快遞小哥隨處可見,他們既聯系著各行各業,又關乎著千家萬戶,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幸福使者,也是當今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快遞小哥的憂慮
自2008年以來,山東省沂水縣沂城街道西朱家莊村集體投資建成了全縣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我,養成了這樣一個習慣:每周三都要到市場上轉一圈,問問市場商品價格,了解一下商戶的需求。
在一次走訪時,我遇見了一位到攤位前給商戶送外賣的快遞小哥,在跟他的聊天中得知,2018年5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發布,當時外賣小哥說,他這個電動車用了沒多久,但是不合新規,等到新規實施的時候可能就用不了了。
看到快遞小哥騎著電動自行車匆匆離開的身影,我陷入了思考。履職全國人大代表一年來,以前更多的是從基層農村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而現在我要從人大代表的角度去思考,怎么提出更好的意見和建議。
新規定的實施,加強了電動自行車的規范管理,有利于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保障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也應該看到,目前快遞、配送行業擁有數量龐大的從業人員,這些快遞小哥使用的交通工具很大一部分是電動自行車,新標準、新政策的實施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會產生重大影響。
處理不符合新規的電動車不能搞“一刀切”
通過調研,我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外賣小哥和快遞員的現有電動車,都存在不符合新標準的情況。工信部等四部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標準實施后消費者已購買的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將由各省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辦法,全國不少城市都沒有明確過渡期政策或其他逐步化解的政策,個別城市開展“一刀切”執法行動,直接扣留不符合新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不少快遞小哥對此非常關心。
如何處理這些現有的又不符合新規的電動車?我認為不能簡單地搞“一刀切”。因此,我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提出了《關于快遞小哥電動自行車過渡期使用管理的建議》,建議在生產、銷售方面嚴格執行國家新標準的同時,安監、環保等領域的微觀執法應堅持實事求是,執行不能搞“一刀切”,總結推廣北京、浙江等地設定三至五年的過渡期經驗,對群眾和快遞行業現有的超標電動車設定合理的過渡期限,真正落實自然報廢、以舊換新、折價回購等要求,確保新標準順利實施、平穩過渡。這種過渡期政策,既體現了法治思維,又考慮到了民生現實,各方均能接受。
為快遞小哥提供更好的設施保障
快遞、配送從業人員對充電需求大、頻次高,但目前各地符合安全標準的充電站、停車場等基礎建設滯后,無法滿足安全充電、停放要求。這種供需矛盾不僅帶來他們工作中的眾多困擾,也導致安全事故頻發。
結合我所在的沂城街道西朱家莊社區的實際情況,社區屬城鄉結合部,物流設施還不是很完善,包括快遞電動車、三輪車充電問題,快遞小哥惡劣天氣下工作缺乏設施保障等。雖然這些問題目前并不突出,但從長遠來看會影響當地快遞業的發展,亟待解決。
我建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公安交管部門,強化政策落實,引導企業加強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要求企業增強安全管理的責任意識,嚴格落實國家規定,區分營業區域和員工宿舍,辟出專門區域供電瓶集中充電,安裝充足的、帶有自動斷電的智能充電系統,在充電區域配置滅火器等消防設施。強化快遞、配送員工的安全意識,加強電動車安全使用宣傳教育,配合消防部門提高安全檢查頻次。
建議相關部門推動小區、樓宇物業在合適位置建立符合條件的集中充電點、充電棚、充電庫,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探索室內安全充電模式以及安全換電方式,指導物業服務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做好住宅小區共用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使群眾和外賣快遞等企業的電動自行車使用者能方便停車、安全充電。
快遞業是新興產業,做大、做好能夠方便群眾的生產生活。在今年推動的西朱家莊棚戶區改造工程中,我打算安裝方便快遞小哥使用的電動三輪車充電樁,開辟能夠承載快件存放功能的場所,安裝智能快件箱等設備,方便社區群眾收寄快遞,同時助力“最后一公里”配送。
我很高興可以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給快遞小哥們辦一點實事。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不也是在助力鄉村振興、社區發展嗎?如今,快遞加速農產品進城,與電商緊密協同發展,成為促進農產品流通的重要力量。當地政府也打算將西朱家莊的兩個農貿市場進行整合,形成電商實體店,并通過寄遞渠道將產品發往全國各地。
希望社會各界給快遞小哥多一份保障和關愛,進一步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解決快遞從業青年勞動保障等實際困難,讓快遞小哥們跑得更安心。
(劉文玲,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沂水縣沂城街道西朱家莊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文字整理:本報記者郭樹合 通訊員朱文秀)
郭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