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浙江首個二十四小時“法超市”
這里法治風景好法律服務不打烊
□ 本報記者 王春 本報通訊員 童昊霞
“傷殘等級是幾級?護理天數是幾天?來回路費有沒有準備票據?”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齊賢街道居民金師傅被問了個啞口無言。
原來,金師傅受朋友之托,到齊賢司法所咨詢交通事故賠償問題,可對法律一竅不通的金師傅和朋友根本不知道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金師傅,司法所門口設置了一臺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務智能自助機,可以隨時查詢交通事故賠償的流程和需要準備的材料。材料準備齊全了,您還可以直接在上面計算出賠償金額。”在齊賢司法所志愿者的指引下,金師傅查看了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務智能自助機的辦事流程并認真記錄下來。
得知金師傅的朋友因為白天沒時間過來,才委托金師傅前來咨詢,志愿者熱情地告訴他:“‘法超市’24小時不打烊,您的朋友可以晚上過來查詢和辦理業務。”
“總算是不負所托,24小時服務真是太方便了。”金師傅對這趟司法所之行很是滿意。
《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這個24小時不打烊的“法超市”,就是齊賢司法所在浙江省開設的首個24小時公共法律服務智慧超市。
功能強大
法律服務全天候
齊賢司法所的“法超市”集智能和法律服務為一體。
記者在現場看到,“法超市”設置了一臺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務智能自助機,可查閱并下載法律法規、法律文書模板,幫助計算各類賠償金額,為群眾和企業提供在線申請法律援助、司法鑒定預約、公證預約、調解預約以及語音自助和視頻連線律師咨詢等全天候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齊賢街道工業發達,中小微企業密集,許多群眾和個體工商戶的法律服務需求一直很迫切,但在上班時間常常無暇進行法律咨詢,齊賢司法所每天都有律師坐班,放著律師不用似乎不合常理,而在非上班時間,原來放在服務大廳里的自助服務機又無法使用,怎樣才能更大程度地方便群眾,發揮自助服務機的最大效用,一直是困擾齊賢司法所所長丁周權的問題。
“一天晚上散步路過銀行,剛好看到有人使用ATM機。我就想,既然都是自助服務機,為什么公共法律服務智能自助機不能像ATM機一樣,隔一個小空間,放在路邊供人使用呢?”丁周權向記者回憶“法超市”設計初衷時說,這不僅保護了用戶隱私,實現隨時操作,還能幫助用戶在咨詢完律師后,對照智能自助機進行印證,使用戶心里更有底。
方便快捷
小微企業獲益多
齊賢人韓成(化名)開了一家專門處理紡織品下腳料的工廠。記者剛看到他時,他正焦慮地在司法所門口徘徊。
在志愿者熱情的詢問下,韓成開了口。
原來,韓成開的工廠被拖欠不少貨款。其中兩筆拿到了欠條,但更多的欠款沒有欠條,時間長的已經有六七年,盡管他年年催款,但依然沒能要回。他擔心,50多萬元辛苦錢莫不是要打了水漂?
在志愿者的引導下,韓成在自助服務機上查看了相關法律文件,問題也得到解答,但他還是心里不安。
恰好,金柯橋律師事務所律師鐘亞娟正在齊賢司法所值班。聽了韓成的情況后,鐘亞娟第一句話就是:“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合同意識和證據意識。”針對證據不足的問題,鐘亞娟幫助韓成縷清已有證據和管轄關系。這下,韓成心里終于踏實了。
韓成的問題不是個案。在齊賢街道,很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不懂得規避法律風險,基本上沒有聘用法律顧問的意識,做生意全靠彼此信任。除了欠款問題外,還經常因為不懂法遇到員工工傷賠償糾紛?,F在,通過自助服務機,企業和員工可以了解工傷賠償項目,自己計算賠償款項,對于自主調解糾紛有很大幫助。
丁周權說,方便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讓他們無需在工作日擠出時間跑司法所咨詢,是設立24小時不打烊“法超市”的一大原因。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齊賢司法所還聯合金柯橋律師事務所,為這些小微企業提供了免費法律體檢。
普惠于民
成為夏夜風景線
記者看到,夜間的“法超市”LED燈牌尤其顯眼,邊上圍著一群人,接二連三地進去查看,出來后便站在外面熱烈地討論。
齊賢司法所調解員俞海港說:“晚上散步逛‘法超市’的群眾挺多,大多是在自助服務機上查詢相關法律法規。”
一名帶著小孩正在自助服務機上看律師視頻課的居民笑著說:“一開始我還以為司法所門口安了ATM機,進來一看發現是公共法律服務智能自助機,孩子很喜歡,我也想讓他多學點法律知識。”
齊賢司法所開通24小時“法超市”以來,不少居民晚上散步會特意繞到這里查查法律條文,聽聽律師視頻課,提高自己的風險防范意識,已經成為夏夜一道法治風景線。
“設立24小時‘法超市’的時候,沒想到能有這么好的普法宣傳作用。”丁周權欣慰地說,自4月24小時“法超市”運行以來,已有200多人前來咨詢。接下來,齊賢街道將把24小時“法超市”推廣到轄區20個村居,打造法治鎮街示范試點,讓公共法律服務普惠于民。
上圖為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齊賢司法所志愿者在24小時自助“法超市”引導居民使用公共法律服務自助機。
周小琴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