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組裝的首架F-35A墜毀 影響有多大
不久前,日本防衛省公布了對F-35A墜機事件的初步調查結果,認為飛行員陷入失去平衡感的所謂“空間迷向”狀態的可能性較高,飛機本身發生異常的可能性極低。
4月9日晚7點左右,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一架F-35A與另外3架同型戰機從青森市三澤基地起飛,進行四機夜間編隊飛行訓練,起飛30分鐘后這架F-35A墜毀在三澤基地以東135公里1500米深的太平洋中。
飛行事故的調查一般是要從搜救飛行員,搜尋飛機殘骸特別是飛行記錄儀即所謂的“黑匣子”開始的,以獲得飛機高度、速度、姿態、加速度等詳細飛行數據,找到導致飛機墜毀的直接證據。日本對這起F-35A飛行事故的調查也同樣如此。
這架F-35A墜毀后,日美立即展開了緊鑼密鼓的聯合搜救,一直到5月初才獲得較大進展。日本防衛相在5月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經過日本自衛隊和美國軍隊的通力合作,已在日本航空自衛隊三澤基地東面約135公里處,打撈出了失事F-35戰斗機的飛行記錄儀的一些零件,但由于這些零件在墜海時遭到嚴重損毀,加上海水浸泡侵蝕,導致其儲存功能已經失效,無法導出數據。特別是記錄儀中最重要的飛行數據儲存器并未找到。
至此,能夠用于分析這架F-35A墜毀原因的直接證據尚未獲得,但還有一些旁證。
F-35A上裝有機間數據鏈,編隊的F-35之間可以共享對方信息;空空和空地經常進行無線電通話,地面指揮和編隊的其他飛行員有大量的通話記憶;地面導航雷達在這架F-35A進入超低空飛行之前還不間斷探測記錄其飛行軌跡。這些也都是分析這架F-35A墜毀原因的關鍵證據。日方在未找到飛行記錄儀數據記錄部分的情況下,就是根據以上信息作出的初步判斷。
但有幾種情況還不能完全排除,其中,這架F-35A的供氧系統是否出了問題應重點考慮。2017年,美軍的F-35A發生了多起供氧系統問題,導致飛行員在飛行中出現缺氧癥狀而使飛機迫降。雖然美國空軍之后成立了一個調查小組,但最終也沒有結果。美軍戰機因供氧系統失效,在過去10年間導致4名飛行員死亡。
此次日本墜毀的F-35A戰斗機會不會是出現了供氧系統問題?從現象上看有這種可能,因為飛行員一旦缺氧就會很快失去知覺,而這架F-35A飛行員在失事前就說了一句話“訓練中止”,沒有任何試圖彈射逃生的跡象。雖然F-35缺氧問題似乎和飛行高度有關,美軍在飛行實踐中感覺飛行高度在7200米以下F-35不會出現供氧系統失效的問題,同時還有應急供氧設備,但飛行中的不確定因素很多。
飛行記錄儀是專門為研判飛行事故而研發,強度很高,不容易碎裂。但從發現的墜毀戰機的機翼、發動機碎片和黑匣子的一部分來看,這架F-35A幾乎是以垂直下降的方式、以相當大的沖擊力撞擊海面,而導致機體四分五裂。這也似乎表明,飛行員已處于毫無意識的狀態。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這架F-35A的導航系統是否出了問題,如地平指示系統、高度指示系統。當時這架F-35A是為避免接近相鄰的美軍飛機,按照空管人員的指示做出了降低飛行高度的動作,如果飛行員不能正確讀到導航數據,也會出現飛機飛抵海面飛行員才發現而無法挽救的情況。
這起F-35A墜毀事故的發生,對日本借組裝F-35來提高自身研發戰斗機能力的野心打擊不小。2012年日本確定購買總計42架F-35A,除最初的1~4號4架飛機由美國原裝,其余38架將由日本在國內組裝。墜毀的這架F-35A正是5號機,也就是日本自己組裝的首架F-35A。2018年12月,日本決定再增購包括F-35A和F-35B在內一共105架F-35戰機,如果按設想,這批F-35在由日本組裝的基礎上,再進行一些零部件的國產化,對于日本提升戰斗機研發水平會有很大好處。沒想到很快就發生了這樣的墜機事故。
按理說,組裝的應該比原裝的便宜,可日本組裝的F-35卻不是。日本第一批42架F-35A從2016年11月28日開始裝備,1~4號4架F-35A均為美國原裝,單價約96億日元。而從5號機以后的38架日本組裝的F-35A,因受日本國內組裝條件和日元貶值的影響,單價卻上漲到130億至180億日元,這讓日本的軍費預算難以承受。所以,日本自衛隊將2019年度和2020年度采購的最后8架F-35A由組裝改為了從美國直接購入整機。不但如此,對于增購的105架F-35,日本自衛隊也擬一律原裝進口,這讓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和IHI三家日本組裝公司心有不甘。
墜毀的這架F-35A正是5號機,是日本按照美日協定由日本制造,更讓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和IHI三家公司繼續組裝F-35的美夢難以為繼,也將嚴重打擊“日本制造”的信心。
事故剛一發生,美國媒體很快就報道說,這架墜毀的F-35A是日本自己組裝生產的。潛臺詞是,F-35A墜毀是因為日本制造帶來的,事實似乎也給了美國人口實。墜毀的F-35A曾在2017年6月和2018年8月兩次出現故障,導致緊急降落。
此前也有媒體曝出,日本生產F-35零部件的工廠存在嚴重的管理問題,導致生產的零部件存在許多安全隱患。所以這架F-35A墜毀事故一發生,就有日本政界人士質疑:F-35A在美國并未發生事故,是不是日本的作業有問題?
不僅如此,這起F-35A墜毀事故的發生,也將嚴重打擊日本一直圖謀自主研發下一代戰斗F-3的夢想。日本目前正致力于研發國產第五代戰斗機F-3,其雷達、發動機等關鍵部件正在研發中,計劃于2030年開始取代F-2戰斗機。對于F-3的研發,日本一直是愿望強烈而信心不足。為研發F-3,日本此前還專門研發過一款技術驗證機“心神”,盡管日本政府、自衛隊、工業界對其傾注了大量心血,但“心神”卻只試飛了35次,就草草結束了驗證工作。這使日本國內更加懷疑自主研發F-3的能力。這次這架F-35A的墜毀,無疑也會進一步讓日本國內對自研F-3的能力產生更深的疑慮。
這起F-35A墜毀事故的發生,也將給F-35今后的銷售蒙上一層陰影。實際上,各國空軍發生墜機事件并不奇怪,尤其是對一種存在很多已知和未知技術缺陷的新型飛機。但F-35卻不同,自誕生之日起它就“疾病”纏身,至今仍然處于邊列裝邊完善的狀態。
2018年9月28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架F-35B因燃油管問題而墜毀。F-35C更是在2017年的105次彈射起飛測試中,有92次都因起落架支柱震動,而導致飛行員感到中等到嚴重的疼痛。至今,F-35至少還存在17類可能會造成機組人員傷亡、軍機墜毀的重大缺陷。
為了研發F-35戰斗機,美國及其盟友耗費巨資,大量的F-16、F-18等戰斗機指望著由F-35來替換。目前全球已有13個國家宣布采購F-35,美國政府還計劃將F-35進一步推銷到希臘、波蘭等國,這起F-35A墜毀事故也會導致相關國家對F-35質量問題的疑慮再次上升。
張文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