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寧8月21日電 (記者 蔣雪林)“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子孫,身上流淌著同樣的血脈,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光榮的歷史。”臺灣南潭中學學生吳子謙21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第三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8月20日至21日在廣西南寧市舉行。吳子謙說,參加此次研討會最大的收獲是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歷史。
“從1931年到1945年,中華民族經歷了非常艱辛的一段歷程,先輩們為國英勇犧牲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動。”參加研討會的臺灣青年學生吳冠德表示,以前對抗戰歷史了解得不多,參加研討會后,才比較全面了解了抗戰的歷史意義。
吳冠德第一次到大陸交流,他希望今后能多點機會參與這樣的研討會。兩岸應就抗戰歷史進行深入交流,還原歷史真相,把研討會成果呈現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抗戰歷史原貌。他表示回到臺灣后,他會將參加此次研討會的收獲分享給身邊的同學和朋友。
研討會前,吳子謙和臺灣來的青年學生一起,參觀了廣西南寧市昆侖關戰役博物館及昆侖關戰役遺址,舉行了祭奠儀式。
臺灣青年學生湯士宏也是第一次來大陸參訪。他說,臺灣的課本,對很多歷史事件都是一頁帶過,并沒有把一些細節寫出來。像昆侖關戰役這樣一個抗戰中的經典戰例,課本里根本沒有介紹。經過實地踏訪,才了解到昆侖關戰役對中華民族抗戰的重要意義。
昆侖關戰役為抗日戰爭大型戰役之一。1939年12月,侵華日軍妄圖切斷當時中國大后方唯一暢通的國際交通線——桂越國際交通線。侵華日軍第五師團在欽州灣登陸后侵犯南寧,12月4日占領了昆侖關。
為奪回昆侖關,中國軍隊先后六次對昆侖關發起猛攻,以傷亡1萬多人的代價全殲日軍第21旅團,擊斃日軍少將中村正雄,取得昆侖關大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