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面戰旗講述的英雄故事
戰旗獵獵,熾熱如火。10月1日,由五大戰區各1名主要指揮員擔任將軍領隊、搭載來自全軍100面榮譽戰旗的戰旗方隊通過天安門,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這100面來自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榮譽功勛部隊的戰旗,如今穿越歷史時空,在擎旗手的護衛下飄揚在天安門前,接受人民群眾的瞻仰和致敬。
“正如一首歌曲唱的那樣,‘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蔡志軍表示,編組戰旗方隊意在強化對我黨我軍歷史的銘記,強化對革命先烈和英雄的緬懷,強化對榮譽功勛的尊崇。
戰旗的榮譽激勵著受閱隊員們刻苦訓練。“楊根思連”戰旗擎旗手付東旭經常主動要求加大訓練量,堅持每天解決一個問題,每周根除一個痼癖動作,從百名擎旗手中脫穎而出。
“每當身體疲憊時,我就會想起抗美援朝時期老連長用沖鋒的姿態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場景。”在一次合練后,他告訴戰友,“一想起老連長的事跡,我就會重新充滿動力。”
“只吹沖鋒號,不打退堂鼓。”“英勇頑強功勛卓著特功八連”戰旗擎旗手曹瑜講起連隊當年在上甘嶺戰役中的戰斗經歷,“我們現在要發揚老前輩的戰斗精神,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練。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不斷進步。”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些戰旗的時候,覺得每一面戰旗都承載著歷史故事,瞬間想起了革命前輩奮勇殺敵的畫面。”“白刃格斗英雄連”戰旗擎旗手楊時龍說,當時自己的感受只能用震撼來形容。
隨后,一個問題忽然出現在他腦海里:“我軍是從戰火硝煙中一路走來的,新時期我們該如何傳承發揚這種精神?”
在戰旗方隊,楊時龍得到的答案是——講戰旗故事。一日三餐開飯前,食堂前會有一名挺拔的擎旗手身著受閱服,背向戰旗,為戰友講述這面旗幟背后的英雄故事。
“在塔山阻擊戰中,我軍面對強敵英勇奮戰,歷時6天6夜,最終斃傷敵軍7000余人,為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打下堅實基礎……”在200余名隊友面前,“塔山英雄團”戰旗擎旗手張雨成率先分享了這面旗幟的故事。
“我講的時候感覺非常自豪。”張雨成笑著說,入伍7年,這些故事已經深深印在了他的腦海里。
讓張雨成意外的是,分享結束后,“白臺山英雄團”戰旗擎旗手陳小軍和“英勇善戰模范團”戰旗擎旗手澤仁旺堆找到他,說自己所在的部隊當年也參加了這場戰役。3個年輕士官“相見恨晚”,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拼湊出了當年那場慘烈戰役的全貌。
在戰旗方隊集結的榮譽單位中,有很多英雄部隊昔日曾在戰場上共同配合、浴血奮戰。如今,他們的傳人再次在閱兵場上相會。
在平型關戰役中,“平型關大戰突擊連”和“大渡河連”一個打主攻,一個打阻擊,并在此次戰役中共同被授稱。當這兩面旗幟的擎旗手在閱兵訓練場上相遇時,彼此都覺得非常親切。
10月1日上午,這些擎旗手在英雄前輩戰斗精神的激勵下,以昂揚的姿態護送戰旗通過天安門。閱兵結束后,他們也會繼續將戰旗精神傳承下去。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王達
通訊員 解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