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力爭8年內通過各方努力將耐鹽堿水稻發展到一億畝
中新網長沙10月21日電 (王昊昊 徐志雄)“我目前的工作主要有兩個研究方向,一個是達到水稻超高產量沖刺目標,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畝產超級雜交稻1000公斤,正在向1200公斤沖刺;另一個任務就是研究發展耐鹽堿的海水稻,希望通過我們科研團隊及廣大農業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力爭8年之內發展到1億畝。”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1日在長沙表示。
當日,2019年興安盟大米產業發展論壇在長沙召開,中國多家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齊聚長沙,共同探討水稻豐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
袁隆平說,中國有16億畝鹽堿地,其中有1億多畝適合種植水稻。如果能在一億畝鹽堿地種植水稻,按照每畝最低產量300公斤計算,一年能夠生產300億公斤稻谷。這相當于糧食大省湖南一年的糧食總產量。
袁隆平表示,目前水稻生產僅僅提高產量已經達不到大家的需求,現在大家已經不滿足于吃飽,而且還要吃好、吃出品質、吃出健康。水稻生產也要向這個方向努力。
“內蒙古的鹽堿地非常多,大多不適合種植水稻,以前鹽堿地里一般種點玉米。”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旗委副書記、旗長郭堂表示。
2018年,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在興安盟成立。圍繞“力爭3年內實現興安盟水稻每畝增產100公斤”的工作目標,該工作站積極引進推廣了最新培育的耐鹽堿雜交水稻品種及先進技術。通過近一年時間的努力,科爾沁右翼中旗鹽堿地綜合利用基地的試驗區平均畝產量達到508.8公斤。
“在鹽堿地上種水稻畝產超千斤,這是中國唯一。”郭堂說,以前科爾沁右翼中旗一畝鹽堿地水稻的收入大約兩三百元人民幣,現在種植耐鹽堿雜交水稻品種,收入可達六七百元。
當天的論壇由興安盟行政公署、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