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綿陽11月7日電 (楊勇 呂婕)遠近聞名的模范社區、鄰里相融的和諧家園、業興人和的溫馨港灣……昔日被群眾戲稱為“寒酸脊”的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韓家脊社區,如今華麗變身為人人羨慕的“幸福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如何實現的呢?這一切,還得從“80后社區當家人”薛燕說起。
7日,記者在綿陽市韓家脊社區見到了薛燕。2016年10月,薛燕當選為韓家脊社區黨委書記。“既然接下了這個擔子,就要努力把它擔起來!”留著齊耳短發、身著職業西服的薛燕一身干煉、雷厲風行,一上任就開始“啃硬骨頭”。
作為中共四川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推選的“守初心·擔使命”身邊典型之一,堅守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早已成了薛燕刻進骨子里的信仰。上任后三個月,薛燕一頭扎進了曾引起居民強烈不滿的低保工作。“三個月的走訪,韓家脊社區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復雜,因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居民對社區管理的公信力很弱,民怨頗深。”
“一切從零開始,全面暫停低保發放,建立由居民組成的低保評審小組,逐戶評議。”薛燕介紹,通過公開透明的評審和初核,并按要求報民政部門審定,半年時間內取消了不符合規定的340戶低保資格,及時將真正困難的居民納入低保。通過解決居民積怨已久的低保問題,讓居民重拾了對社區的信任。
由于韓家脊社區毗鄰綿陽市戒毒人員開展后期治療的藥物維持治療門診部,是戒毒人員往來較為頻繁的區域。其中開元南街路口處的十幾個破舊門面,由于位置偏、管理缺失,經常有可疑人員出入。
“有一回,我牽著還在上小學的兒子,從開元南街經過,看見從那些破舊門面里走出來一位孕婦,神情恍惚,疑似吸過毒的樣子。”兒子見狀,本能地往薛燕身后靠,“我當時就在想,不能再這樣繼續下去了,一定要對這個臟亂差的隱蔽區域進行整治。”說干就干,薛燕立即組織社區居民著手清理。附近居民陳靜說,經過清理,以后路過這里再也不用擔心害怕了。
端掉“毒窩點”后,薛燕將目光聚焦在了戒毒人員身上,與民警和吸毒人員家屬建立了戒毒幫扶3人小組,三方共同監督、幫扶。同時,社區幫扶小組還定期組織技能培訓,鼓勵戒毒人員重拾對生活的希望。
不僅如此,為有效利用撤銷的“毒窩點”,這十多個門面全部重新打開,吸引了一批商家入駐。通過整合資源,開元南街新建了一列涵蓋愛心食堂、愛心超市、農超對接、愛心義診等集民生服務于一體的“社區1921愛心列車”。
社區85歲的“三無”老人唐婉蓉就是“愛心列車”的受益者之一。自愛心食堂開業以來,她每天都能享受到食堂志愿者送上門的愛心套餐。薛燕說,像唐婉蓉這樣享受“愛心列車”服務的社區老人有1300余人。
“愛心列車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生活便利,讓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看病、理發、就餐等‘一站式’服務,讓社區60歲以上老人實現了社區和居家養老。”談起這輛“愛心列車”,社區居民紛紛“點贊”。
除了日常社區事務,薛燕還一直在思考如何打破鄰里陌生化的壁壘,讓社區有溫度、有人情味。為此,薛燕推出了全民K歌比賽、巧婦廚藝比賽、重陽節壩壩宴、社區象棋大賽、夸夸我的好鄰居、全民趣味運動會等“社區鄰居節”系列活動,參與數達10000余人次,讓社區居民的心緊緊凝聚到了一起。
自扎根韓家脊社區以來,薛燕以初心和奉獻感染、帶動著身邊的同事和居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曾經人人談之皆厭的“寒酸脊”已變身為人人向往的“幸福號”。四川省黨建、依法治理、文明城市現場會等連續幾年到韓家脊社區召開。薛燕也被評為四川省、綿陽市優秀共產黨員。
“我們希望整合更多的資源進社區,讓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更多優質便捷的服務!”談到社區下一步建設,“80后社區當家人”薛燕信心滿滿,鮮明展現了新時代城市基層工作者的初心與擔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