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大考,統籌兼顧防控與發展
-社論
疫情是一種不可抗力,但絕不是過不去的“火焰山”。只要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就一定能化危為機,實現防疫與發展“雙勝利”。
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議上強調,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繼續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要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強化“六穩”舉措,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雨水已過,春天來了。春耕在即,企業也面臨著復工復產“大考”。那些好容易休息了整整一個正月的農民工,也開始坐不住了。在一些地方,出現了農民工包車前往務工地的現象。在按下“暫停鍵”一個月之后,很多地方又按下了“開始鍵”。
在這個當口,中央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正當其時,十分必要。這既是動員,更是提醒。統籌推進,有序恢復,意味著要綜合考量、區別對待、分區分級精細化管理。既要持續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又必須兼顧經濟社會發展,確保經濟社會的循環暢通起來。
這是基于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決策部署。在當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都是最吃勁、也必須做好的事情,哪一頭都不能放下,哪一頭都必須全力以赴,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過去一個月來,隨著中央各項決策的落實、落細、落地、落到位,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這無疑令人鼓舞,也是接下來差異化防控、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的前提和基礎。這當然并不是說,湖北以外地區就可以放松警惕了,而是說,應該讓一段時間以來陷于停滯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有序轉動起來。要防疫,也要生產;要排查,但“宅”也總有個盡頭。
一方面,前一段因為防疫,除醫藥、醫療防護等個別產業外,絕大多數產業均已停產,作為春節假期最重要的服務產業更是遭受巨大打擊。特別是,很多中小微企業因為本身抵抗力偏弱,一個月的“停擺”,更是雪上加霜,面臨關停的窘境。盡快復工復產,不僅關系到企業生存,也關系到穩就業與農民增收。
另一方面,經濟社會發展逐漸恢復正常,也會為持續防控疫情提供強大助力。只要未雨綢繆,做好超前謀劃,二者并不矛盾。此前,各地已經穩妥應對了黨政機關提前上班、部分企業有序復工兩撥人群聚集的“大考”,接下來,還將面臨更多企業復工復產,以及學校開學的“大考”,相信只要措施到位,就一定能夠同時答好防疫和發展兩張答卷。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各地各部門要學會“彈鋼琴”,堅決杜絕急功近利、殺雞取卵的行為,既要確保主要讓市場配置資源,也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切實解決好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要相信中國經濟固有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也要用政策杠桿激發社會的內驅動力。在復蘇因受疫情影響的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大民生托底保障力度,如鼓勵靈活就業,強化城鎮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等。
疫情是一種不可抗力,但絕不是過不去的“火焰山”。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抓抗疫,也抓生產,就一定能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