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軍民并肩作戰,這份“中國方案”令世界驚嘆!
發布時間:2020-03-31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 點擊:11148

  軍民并肩作戰,這份“中國方案”令世界驚嘆!

  風雨里,我們同舟共濟

  ——各地發揮雙擁優勢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聞思錄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國雙擁辦迅速發出通知,要求各級雙擁部門發揮雙擁工作優勢,幫助戰“疫”一線軍隊人員解決實際困難。與此同時,軍隊各級也主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支援地方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特殊戰“疫”中的“雙擁樣板”告訴我們:病毒擋不住全民戰“疫”的洪流,疫魔擋不住軍政軍民團結的偉力。

  銘文刻在門診樓前

  更刻在子弟兵心中

  湖北武漢。中部戰區總醫院門診部大樓前,一行石刻銘文格外醒目:一切為了人民健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莊嚴承諾扛在全體醫務人員的肩頭,更刻在每一名人民子弟兵的心中。

  “尊敬的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作為一支有優良傳統并具有豐富經驗、成功戰勝過‘非典’的醫療隊伍,我們隨時聽候調遣……”除夕夜,一份落款為“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全體人員”的請戰書,在朋友圈刷屏。

  17年前,他們戰斗在抗擊“非典”一線;17年后,他們再一次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一頁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誓言,響應使命的召喚,回應生命的呼喚。

  1月21日,中部戰區總醫院受命組建第一批40人的醫療隊,進駐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癥監護二病區,這是武漢市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定點收治醫院之一。這是軍隊最早派出的一支醫療隊。僅僅5天后,該院再次受命組建第二批22人的醫療隊,支援武漢市第七人民醫院。醫務人員聞訊后紛紛主動請戰。28歲的護士王艷,原本定于正月初六結婚,但一直堅守在崗位上。她說:“結婚是個人的事,可以推遲;搶救病人是要命的事,不能推遲!”

  截至3月中旬,中部戰區總醫院發熱門診量達1.3萬余人次,新冠肺炎專區累計收治患者829人,治愈出院739人。

  勇于擔當,越是危險越向前。在人民子弟兵的逆行行列中,又何止中部戰區總醫院的醫務人員!

  除夕之夜,發兵之時。任務突如其來,廣大軍隊醫務人員毫不猶豫,有的甚至來不及與家人道別。

  3批共4000多名醫療隊員聞令而動,動若風發。2月2日上午8時55分許,8架大型運輸機每間隔5分鐘依次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

  2月14日,由“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軍隊首批“援非抗埃”醫療隊總護士長游建平等7人組成的黨員沖鋒隊,首次進入武漢泰康同濟醫院“紅區”。

  從1月25日至今,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已連續奮戰兩個多月。醫療隊員們不叫苦,不喊累,連續作戰,無怨無悔。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邊建邊接收治療患者。

  3月16日,陳薇院士團隊重組新冠疫苗研制成功,獲批啟動臨床試驗。從1月26日趕赴現場到取得這一重要成果,由陳薇領銜的軍事科學院科研團隊,僅僅用了58天!

  如果不是胸懷人民,如果不是勇于擔當,何以創造一個個奇跡?

  這次疫情大考,再次告訴世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任務多么艱巨,無論局面多么復雜,人民子弟兵急人民之所急、憂人民之所憂,愛民為民,甘愿為人民群眾犧牲奉獻的宗旨本色永遠不會改變。

  “連心卡”連起前后方

  更連起戰“疫”一盤棋

  2月10日,火神山醫院陸軍醫療隊急需支援1300套醫療內衣。浙江省從有關方面受領任務后,軍地立即聯合啟動應急動員程序,1小時內對接好貨源,3小時內完成物資籌措和捐贈手續辦理,中國郵政開辟專車專人“綠色通道”,不到72小時就將援助物資送達武漢。

  2月中旬,河北省廊坊軍分區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發布募集醫療物資公告,僅僅48小時,就從13家地方企業募集一大批84消毒原液、醫用消毒酒精、防護服和橡膠手套等醫療物資共計38噸,及時運往湖北抗疫一線。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奮戰在一線的“戰士”扛起了一座座大山。他們也是平凡的血肉之軀,只有心無后顧之憂,才能輕裝前行。

  疫情發生后,各地黨委政府和雙擁部門講政治、顧大局,專門為戰“疫”一線軍隊人員和家屬制作“連心卡”,安排專人“點對點”服務……解決問題之快、傳遞愛心之暖、落實力度之大,令人贊嘆。

  “打疫情防控阻擊戰,實際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戰。”“保障”,既是保障一線急需,也是保障一線人員后顧無憂。

  3月中旬,正在武漢火神山醫院抗疫一線奮戰的軍醫謝華紅接到消息:在軍地共同努力下,身患重病的父親謝開圣順利轉入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他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無獨有偶。在山東省曲阜市吳村鎮吳村,一個電話讓軍屬孔令勤愁眉舒展。鎮武裝部部長告訴他,民兵幫扶隊幫他家的麥田追撒了開春頭茬肥??琢钋诟袆硬灰眩?ldquo;這可真是‘及時雨’啊,正愁家里承包的40畝麥田沒法及時施肥呢!”原來,他正居家隔離,無法下地耕田。

  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軍政軍民團結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聯合指揮快速高效。千軍萬馬看指揮,指揮關系順暢,預案精細,梯次推進,確保了抗疫防疫既有條不紊又快速高效。

  資源整合事半功倍。軍地協作、信息共享,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大大提高了抗疫防疫的效率。

  并肩作戰士氣大振。武漢保衛戰,軍民并肩作戰。湖北保衛戰,軍民并肩作戰。全國疫情防控,軍民并肩作戰。軍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中國方案”令世界驚嘆。

  “硬核快遞”傳遞信心

  更傳遞雙擁正能量

  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武漢市蔬菜貨源中,約七成來自外省采購。受疫情影響,武漢市物流配送企業未能復工,市場保障供應人力嚴重不足,蔬菜配送成為首要難題。

  根據地方請求,報中央軍委批準,湖北省軍區立即協調空降兵某部、中部戰區空軍某基地、空軍航空兵某師、空軍預警學院、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陸軍勤務學院訓練基地等駐軍部隊和軍事院校,緊急抽調130輛軍用卡車、260余名官兵,組成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網友親切地稱之為“硬核快遞”。

  “這么短時間內,把來自不同兵種部隊的運力集結起來,成立一個混合編隊,由省軍區統一指揮,這在省軍區的歷史上絕無僅有!”湖北省軍區副政委吳海濤說,只要當地群眾有需求,我們“使命必達”。

  湖北省軍區前進指揮所的日志里,每天更新著運力支援隊的任務軌跡:截至3月10日,這支混合編隊跑遍了武漢三鎮200多個點位,運送物資11000余噸,累計行車35萬多公里……他們就像抗疫戰線的“擺渡人”:河南生產的資料柜,要從武漢郊區運到火神山醫院,他們來了;青海西寧捐贈給武漢的愛心高原白菜,要從倉儲點拉到武漢市民的“菜籃子”邊,他們來了;“方艙醫院”急需大量病床,他們來了……

  軍愛民,涓涓細流匯成大海;民擁軍,點點星光照亮天空。這種可貴擔當,讓更多人加入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的洪流中——

  河南鄭州退伍老兵楊東旭,率6名員工趕到武漢,無償為運力支援隊提供車輛維修保養服務。在他們尋找汽車配件的過程中,許多商家一聽說是部隊需要,紛紛主動捐贈。

  3月2日,運力支援隊前往武漢黃陂區運送蔬菜,途經服務區,工作人員送來飲料、面包等食品,官兵嚴守紀律,婉言謝絕……這一幕被路人發到網上后,無數人為之淚目。

  “每天趴在窗戶上,看到軍車從眼前駛過,心里就踏實多了!”社交媒體上,許多武漢市民表達著心聲。

  戰勝疫情,信心百倍,穿越時空隧道,人們依稀看見:

  淮海戰役時的數十萬小推車,與“硬核快遞”運力支援隊,正自信地手牽手。

  這牽手是軍民團結如一人的強大力量,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磅礴力量。(中國軍網)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