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戰爭應有怎樣的動員觀
引言
動員因戰而生,向戰而行。隨著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一批作戰效能極高的新型作戰力量走上了戰爭舞臺,促使信息化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發生了本質改變,國防動員的理念、需求和方式等也必將隨之發生根本性轉變。如何破除思想藩籬,最大限度地發揮新時代國防動員的戰略功能?如何創新方式,形成適應未來聯合作戰的大國動員模式?如何搶占未來制高點,建立起強大的服務實戰的新型動員支撐體系?這些都有待我們去思考解答。
強化體系動員,在解構
與建構中增強“內動力”
未來信息化戰爭,不僅是軍事實力的對抗,更是綜合國力的比拼,而在其背后一定是體系與體系的較量。誰激活了體系的優勢,誰就能獲取戰爭的主動。新時代國防動員,地位作用和內容形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支援保障的軍種對象從以陸軍為主向諸軍兵種拓展;支援保障的戰場空間從以陸戰場為主向陸??仗祀娋W多維空間拓展;支援保障的領域范圍從傳統領域向新型領域拓展;支援保障的作戰層級從戰役戰斗向戰略層級拓展;支援保障的組織實施也從多軌并行向統籌一體轉變。這些超越傳統的支援保障行動,已然表明信息時代的國防動員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巨大的支援保障體系。因此,要在資源、需求、供給、調配等多種要素中尋求最佳組合與構架,破除傳統思維、解構舊有分領域動員模式。要緊貼未來聯合作戰需求完成模式重構,建立基于人員流、信息流、物資流為主體的動員保障模式,在高效流轉和有機融合中實現體系優化,增強系統內動力;要打破各領域各自為戰、自成體系的格局,立足戰爭進程做預測,著眼作戰目的強準備,聚焦作戰行動搞保障,切實運用體系化思維方式全面統籌動員國家行業系統力量、重要戰略資源、大型民用裝備、高新技術人才等,確保一旦需要能夠用得上、起作用。
實施精確動員,在精算
與細算中構建“耦合器”
在信息化條件下聯合作戰日趨精確,“精確用兵、精確打擊、精確保障”成為突出特點。這就決定了現代戰爭國防動員必須走精準化動員之路,努力實現動員過程最優化、軍事效益最大化。聯合作戰參戰軍種多、戰場廣闊、技術性強,同時伴隨著高強度、快節奏以及巨大的物資消耗,導致動員保障任務異常繁重艱巨。所以說,機械化戰爭時代那種“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多多益善”的傳統動員方式,難以適應信息化條件下瞬息萬變的復雜戰場。信息化戰爭動員保障的節奏時效已從臨戰急動向隨戰隨動轉變;動員保障的供給要求也從超量模糊供應向按需精確保障轉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基于任務、態勢、需求來精確籌劃和動態調控,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引入先進技術手段,進行模擬推演和大數據分析,分階段、全要素、高時效預測可能的動員需求,動態優化動員保障方案。特別是要在“精算”“細算”“深算”上下功夫、搞動員,精準掌握、分析、轉化和調動國防動員潛力資源,全方位提升動員和對接的精確性,實現需求端和供應端的精準對接。力求用最小的保障資源滿足最大的保障需求,以最低的風險和代價達成最佳的保障效益,實現動員保障與作戰行動的無縫銜接、深度融合,使得精確動員保障成為戰斗力提升的有力“杠桿”。
突出科技動員,在有形
和無形中鍛造“聚能環”
科技革命深刻影響著作戰方式和世界軍事發展走向。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引發了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革命性變化,日益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也日趨成為信息化戰爭動員的重點。信息化戰爭的動員對象將由傳統人力動員向科技動員轉變,能力結構將由有形的實物儲備向無形的科技儲備轉變??梢灶A見,未來軍事領域科技主導權的爭奪將會更加激烈。當前世界各主要大國正積極適應新變化,推進變革轉型,研究如何將無形的優質科技潛力轉化為有形的戰爭實力,以此搶占軍事科技創新的戰略新高地。因此,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并能迅速動員集聚形成威懾力、戰斗力,誰就將成為傳統優勢的“顛覆者”,成為未來大國博弈和軍事斗爭中“主宰者”。這就要求,要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核心動員力的理念,主動發現和培育可用于軍隊作戰的前沿尖端技術,敏銳捕捉軍事能力發展的潛在增長點,增強科技動員的針對性、有效性、主導性。要大力推動科技強軍,加強科技創新,打牢科技動員基礎,加快國防動員建設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發揮舉國體制的政治優勢,加強軍政軍民軍地合作,將最先進的民用科技應用于軍事領域,將分散在民間的科技人才和資源集聚起來,提高科技動員對打贏戰爭的支撐度和貢獻率。
創新智能動員,在應急
和應戰中激活“新引擎”
未來戰爭是信息化程度較高的聯合作戰,是軍地聯動、軍民一體、前后方界限模糊的“混合戰爭”,是戰略、戰役、戰術行動界限模糊,時間要素凸顯,發現即摧毀的“秒殺”行動。而這其中的關鍵引擎便是正在嶄露頭角的智能技術。戰爭以其新的面貌和姿態改變著我們的認知,也促使著國防動員領域的變革風起云涌。智能化動員時代已經悄然來臨,正以加速度走向戰爭前臺、成為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到聯合作戰的全過程、全要素、全時空,并演化成信息化戰爭中的關鍵要素和戰爭勝負的重要“命門”。因此,在認知、把握和應用的過程中,要科學審慎地完成“智能+”動員模式的設計與建構,既要防止因思維理念滯后、信息壁壘障礙、人才資源匱乏等因素帶來的制約和影響,更要力避把手段的信息化等同為體系的智能化。要不斷解放思想,樹牢智能化理念,科學將模型建立、數據挖掘、仿真測試等現代化手段和先進的智能技術融合滲透到國防動員領域的各個方面,不斷提高國防動員的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和智能化水平,力求最大限度將智能化技術手段和潛力資源迅速動員集聚形成更加高效的保障力和強大的戰斗力,這不僅是對未來戰爭規則的主動適應和設計,更是在未來信息化聯合作戰中贏得先機和主動的關鍵。
探索合作動員,在借力與聚力中培塑“同心圓”
全球化時代,國際之間、地區之間、企業之間的合作日趨緊密,區域內甚至全球范圍內的物資、技術、人才、裝備等重要資源的調配流轉更為便捷順暢,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為國防動員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未來我們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秉持正確義利觀,營造平等互信、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公共安全產品,積極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這就要求我們放眼全球,將動員資源向海外拓展,將資源保障向國際聚焦??梢灶A判,國際合作動員和戰略預置的必要性、重要性將不斷提高,動員保障模式也逐漸會從依托本土和當地為主向海外拓展。因此,要加緊建立和完善合作動員體系,按照目標一致、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同步響應的原則,讓人才、資源、技術和能力在協同網絡中多向流動,不斷產生協同作用而達到創新、多能、高效的目的。通過合作動員,可有效提升國家間、地區間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所以說在未來的動員保障行動中,要以全球視野、戰略思維、開放眼光,超前預判未來,要善于從戰爭形態變化和國際戰略格局分析中,來統籌把握合作動員能力的建設,要追隨時代、瞄準世界、緊盯發展,積極打造國際間合作動員生態鏈,培育合作動員生態圈,常備不懈抓好國防動員準備,為實現強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支撐。
【延伸閱讀:參見本版《信息化戰爭應有怎樣的時空觀》(20191029)《信息化戰爭應有怎樣的融合觀》(20191210)《信息化戰爭應有怎樣的控局觀》(20200227)《信息化戰爭應有怎樣的陸戰觀》(20200312)《信息化戰爭應有怎樣的效益觀》(20200326)】
于云先 袁宗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