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明5月18日電 題:隱藏在昆明鬧市的“駝峰記憶”
作者 杜瀟瀟
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大觀商業城內,細心的人能從一堵不高的圍墻外看到一截“探”出的機翼。這段機翼,承載的是有關“駝峰航線”的記憶。
這是駝峰航線53號運輸機的機翼,機翼上依稀還能看到印有“中國航空公司”字樣。1996年從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運回昆明后,就一直陳列于此。圍繞這段機翼及53號運輸機的歷史,這里建設成“大觀駝峰紀念館”供市民游客免費參觀。
“當時飛機殘骸在大山深處被找到,這段機翼歷經千辛萬苦,耗費了大半年時間才運到昆明。”大觀駝峰紀念館負責人莊金標告訴記者,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機翼通過人背馬扛,貨車牽引,最后才拉到昆明。
“駝峰”原代指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脈等幾大中印航線上峰巒起伏、形如駝峰的山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條西起印度汀江機場,東至中國昆明、成都等地的運輸航線被稱為“駝峰航線”。
二戰中后期,中國物資匱乏,在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后,駝峰航線擔負起“空中生命線”重任,成功將74萬噸抗戰物資運到中國,打破了日軍對中國的圍困,為抗戰最終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擔任空中運輸任務的是美國陸軍航空運輸總隊(ATC)的印中聯隊以及被美國租用的中國航空公司。
在駝峰紀念館內,陳列著一張當年貼在美國飛行員皮夾克背后的“血符”,它具有證明身份和申請救護雙重作用。記者看到,“血符”上印有“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的中文字樣。如果飛行員不幸墜機或跳傘逃生,這道“血符”可以幫助他們克服語言障礙,讓當地軍民識別身份,給予救助。
二戰滇緬抗戰史專家戈叔亞說,“駝峰航線跨越了世界上氣候條件最為惡劣復雜、地形最為險峻的地區,飛機在飛行途中會頻繁遭遇強紊流、結冰等情況,同時還要面對日軍戰機的襲擾,飛行環境極其惡劣。”
據統計,在駝峰航線所經歷的3年零3個月時間里,航線上損失飛機多達609架,犧牲飛行人員1500人,因此也被稱為“死亡航線”。
紀念館內還陳列著當年從飛機殘骸中找出的機組人員使用的呼吸面罩、耳機、急救包等物品,以及53號運輸機輪胎等一系列與“駝峰航線”有關的史物。
據史料記載,1943年3月11日,24歲的美國飛行員吉米·??怂古c中國飛行員譚宣、王國梁駕駛滿載戰略物資的駝峰53號運輸機從中國昆明巫家壩機場起飛。起飛后不久,53號飛機在飛越中國云南高黎貢山片馬埡口時與地面失去聯絡。此后,中美兩國人民經過了53年不懈的尋找,終于在1996年找到了53號飛機的殘骸。
“駝峰航線是云南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了讓人們牢記這段歷史,我們就萌生了建設一座紀念館的想法。”莊金標表示,建設紀念館的初衷就是為了能夠讓后人可以瞻仰先烈,講述駝峰航線的歷史與貢獻,同時,這段歷史也反映了中美友好關系的發展。
記者在采訪時,遇到前來參觀的游客張先生,“我在網上看到這里陳列著一截駝峰航線飛機的機翼,因為我是軍迷,對這很感興趣,所以專程來參觀。”張先生覺得,這些物品見證了中美兩國的友誼,希望云南人乃至所有中國人都能銘記這段歷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