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22日電 題:“疫”亂美國: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李弘宇 何路曼
“不幸的是,美國所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部分人因為某些原因,存在反科學的傾向……他們不相信科學,不相信權威。”
對于美國長期位列全球疫情最嚴重地區的原因,美國頂級傳染病學家安東尼·福奇指出,該國存在“反科學偏見”現象。
新冠疫情如同一面放大鏡,將特朗普政府對科學知識、醫學規律的輕視、輕蔑態度,凸顯于公眾視野之中。而這背后,是美國社會難以承受的沉重代價——民眾的生命安全。
輕率的集會:將政治置于科學之上
白宮在應對疫情時,“將政治置于科學之上”。美國疾控中心官員曾如此表示。
過去一周,全美已有10州報告新冠確診病例數大幅攀升。甚至有研究機構預計,美國因新冠死亡的病例在3個多月后,即2020年10月1日,有可能超過20萬。
在此嚴峻形勢下,當地時間6月20日晚,俄克拉何馬州第二大城市塔爾薩,美國總統特朗普仍重新啟動其連任競選的大型集會活動。無視醫學專家保持社交距離的呼吁與警告,無視病毒人傳人的特點,集會甚至并不強制要求參加者戴口罩,特朗普本人也未戴口罩,還稱贊與會者是“勇士”。
可能會有一些人因為參加競選集會感染新冠病毒——美媒指出,對于這一點,特朗普非常清楚。但他認為,“這只會發生在一小部分人身上”。
實際上,早在4月4日,美國疾控中心就開始建議民眾使用口罩遮蓋面部,來進行防疫。但在特朗普看來,一些美國民眾戴上口罩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預防病毒,而是“借此機會對外做出反對性政治立場的表態”。
特朗普似乎更關心能否獲得高支持率,而不是如何正確應對疫情。美媒評論稱。
輕信的危險:不科學的言論害了誰?
為了淡化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特朗普還經常在沒有科學依據的情況下,口出驚人之語。
“新冠病毒不會在美國蔓延開來”、“病毒會奇跡般地消失”、“患者不需要去醫院或者找醫生、可繼續工作,身體可以自愈”、忽略羥氯喹的副作用,將其吹捧為“神奇的特效藥”……盡管這些說法均遭事實及專業意見“打臉”,但特朗普并不以為意,也沒有學會謹言慎行。
“每個醫生都問我,你怎么懂那么多,也許我有一種天生的能力。也許我不該競選總統,而是去從醫”。在3月訪問美國疾控中心時,他毫不謙虛地吹噓自己。
可悲的是,由于聽信特朗普“注射消毒劑可殺死新冠病毒”的言論,很多民眾因誤用消毒劑而中毒。一些不良商販甚至將這一說法,作為兜售工業漂白劑的“活招牌”。
英國《衛報》指出,特朗普對基于事實的科學思維的公然蔑視,助長了一大群“江湖郎中”、偽科學團體和陰謀論者的氣焰,他們影響到了更多的人。
此外,在一篇題為《我們都是特朗普科學戰爭的受害者》的評論文章中,《紐約時報》這樣寫道:新冠病毒所帶來的緊急情況,只有完善的科學知識才能解決。但特朗普政府“對專業知識的蔑視、將盲目忠誠的品質置于技術能力之上的態度,正直接威脅著美國民眾的健康”。
輕蔑的對待:“我為科學家的呼聲無法被聽到而沮喪”
為了實現政客們的私利,美國理性聲音的空間不斷遭到擠壓。4月底以來,美國防疫專家們紛紛從媒體平臺被“消失”,白宮應對疫情工作組的新聞發布會也被取消,而本應是領導國家公共衛生應對的主角——美國疾控中心,更是被邊緣化。
5月,一位名叫麗貝卡·瓊斯的數據科學家,就因拒絕改動新冠疫情數據,被地方政府開除。
瓊斯表示,為迎合州長德桑蒂斯希望加快經濟重啟的意圖,佛州掩蓋真實的疫情數據。她之所以被開除,也是因為自己拒絕以州政府的算法篡改數據,間接“妨礙”了佛州的復工計劃。
事后,她獨自創設了一個名為“佛州新冠社區行動網”的網站,并號召當地民眾將疫情數據直接發布到該網站上,以此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確及公開透明。
瓊斯對自己的決定不后悔。她說:“我決定做一些有建設性的事,并且運用我一直以來的技能,做一些真正有用的事。人們有權拋開政治,去直觀、客觀了解和認識一些事情。”
像瓊斯這樣,被迫解職的科學家,并不在少數。
4月21日,曾任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開發局局長的里克·布萊特被撤職——因為他“反對使用羥氯喹等關聯政治因素的藥物,來抗擊新冠疫情”。
早在1月,布萊特就向美政府發出過新冠病毒預警,并首先對口罩緊缺的情況表示擔憂。他還反對美政府推崇羥氯喹藥物,認為該藥物應對疫情“缺乏科學價值”,屢次拒絕擴大其應用范圍。
“我為科學家的呼聲無法被美國政府聽到而沮喪”,布萊特說。“我們必須對美國民眾說出事實,事實必須以科學為依據,并且應該允許科學家講真話而不擔心被解職。”
《華盛頓郵報》在2020年初的一篇報道中指出,特朗普上任以來,在政府任職的科學家人數就在不斷減少,且多數崗位自此就一直保持空缺。文章統計稱,至少1600名科學家已離職,他們中,大多數是化學、地質、水文、土壤保護和社會科學方面的專家。
哈佛大學環境科學家約翰•霍爾德倫表示,特朗普政府目前對待科學和專業知識的方式,“在很多層面上,都是一種恥辱”,“特朗普的胡言亂語有誤導公眾的風險,而且也導致頂級科學家在應對疫情之際,不得不分散精力去消除特朗普帶來的不良影響。”
輕視的后果:痛苦地展示出“美國第一”的含義
事實上,在防疫上無視科學,不過是特朗普政府過去幾年里,反科學行為的冰山一角。
《紐約時報》4月28日就曾刊文稱,雖然歷屆美國政府在不同程度上,無視那些與政治或政策優先事項相沖突的科學發現,但特朗普政府對科技和專業知識的攻擊,要嚴重得多。
上任后,削減科研預算,砍掉與氣候相關的研究,解散專家咨詢委員會,壓制或篡改有關氣候變化的研究結果……都不過是特朗普政府貶低或忽視科學的“常規做法”。
對于哈佛大學科學史教授內奧米·奧雷斯克斯來說,美國正在經歷的這場災難,正是她最害怕發生的事情。
“在首次聽說新冠病毒時,我和我的幾位同事擔心特朗普不會聽從科學建議。因為他對有關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全然不顧。他既然能這樣(漠視關于氣候變化的科學證據),那他是否會認真對待其他科學證據,就成了一個問題。”她說。
截至6月22日晚,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統計顯示,美國是全球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累計確診病例將近230萬,累計死亡近12萬人。
美國資深外交官、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院長的威廉·伯恩斯表示,“特朗普對國內外疫情的處理,比他上任以來的任何事件,都更令人痛苦地展示出‘美國第一’的含義。”
“美國成為世界死亡人數第一的國家、感染人數第一的國家,而且我們成了全球無能的象征。對美國的影響力和聲譽造成的損害,將很難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