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福州海關獲悉,為企業復工復產“保駕護航”,6月份,福州關區出口整體通關時間0.97小時,首次壓縮在1小時內,7月份,福州關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再次壓縮為0.47小時。
聚焦海關查驗主責 打通貨物通關“堵點”
優化營商環境,通關效率至關重要。為進一步簡化、優化海關查驗環節作業,福州海關對原有的海關通關預約平臺進行優化升級。新平臺全方位對接“新一代查管”系統,將所有檢查類型(口岸、目的地)、檢查方式(人工、機檢、人工+機檢)的檢查指令100%納入預約平臺,實現企業7×24小時預約海關加班檢查,被抽查的集裝箱無需企業申請,碼頭公司根據平臺指令安排調柜。3月1日上線運行以來,每月預約票數同比增長80%,達到2000票,覆蓋關區90%以上進出口企業,平均每票為企業節約通關時長8小時。
疫情期間,福州海關還適時推出“查驗貨物收發貨人免于到場”模式,海關可憑收發貨人提供的掃描件辦理貨物驗放手續,既降低了疫情傳播風險,又保障了各類進出口貨物,特別是疫情防控物資的順暢通關。實施以來,平均每月受理企業免到場查驗申請300多票,按每票為企業節省路途和代理費用600元計,單月可為企業節省20萬元。
此外,福州海關加大口岸機檢查驗比例,實施“智能審圖+人工抽核”作業模式,對有效識別商品,智能審圖判定無異常后直接放行;發揮集中審像機檢專家團隊作用,通過審核申報材料、貨物影像或圖像資料的方式實施合格評定,加快口岸檢查放行速度。
聚焦跨境寄遞主線 接通郵路進出“斷點”
福州海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班大量停航、減班,福州口岸國際郵件常規運能不足,導致進出境郵件出現積壓。福州海關積極響應郵政企業訴求,發揮福州口岸國際郵件臨時交換站功能,支持郵政企業開拓臨時郵路,并及時制定通關保障工作機制,加強與目的地海關的協調協作,做好數據信息的傳送和確認,確保中轉郵包快速通關、有效監管。目前,福州口岸已開辟“臺灣—福州—北京”、“福州—義烏—新疆—歐洲”和“福州—廈門—美國”三條臨時郵路,實現了空運、陸運和海運等郵件運輸方式的全覆蓋。截至7月,共驗放臨時郵路轉關郵袋47批次,總包1424袋,郵件94835件,積壓郵件全部清運。
福州海關開通出境郵件中歐班列臨時郵路 福州海關供圖
同時,福州海關加快跨境寄遞渠道貨物通關速度,特別是疫情期間進出境的口罩、手套、消毒物品等防控物資以及企業復工復產所需原料,確保郵件運抵監管作業場所后“零延時”流轉驗放。推動進出境快件??辙D場拓展物流通路,疫情期間允許在關區有開展快件業務的海運(馬尾、平潭)、空運(福州長樂機場)口岸間開展進出境快件轉場監管工作,有效拓展進境快件物流通路。目前,福州關區郵遞渠道跨境貿易單量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聚焦航運物流主體 治通貨運業務“痛點”
外貿疫情期間,福州關區大部分口岸航線艘次數和進出口貨運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為打通航運物流業務操作鏈,促進航運物流業穩定發展,福州海關主動深入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調研航運物流業市場需求,并結合行業特點、市場規律和監管實際精準施策,及時推出外貿集裝箱“水水轉運”業務、大宗貨物“到港直裝”模式等7項專項扶持措施。
“水水轉運”業務進一步優化了福州港青州港區和江陰港區物流通關鏈,進口貨物從江陰港區的直航干線船舶進境后,可以通過專線船舶直接運至青州港區辦理通關手續;出口貨物運抵青州港區辦結通關手續后,可以通過專線船舶直接運輸至江陰港區裝船出口。不僅為企業提供了通關便利,還為企業降低了綜合物流成本,同時有效緩解了因新冠疫情影響帶來的陸路運輸資源緊張的矛盾。自3月5日開航以來,該航線已轉運集裝箱近4.7萬標箱,為企業節約綜合物流成本近2350萬元。
大宗貨物“到港直裝”模式減少了貨物在港內裝卸和堆存的物流環節,貨物直接從工廠到船舶,門到門直供出口,在節約物流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港口裝卸效率,較以往作業模式縮短物流時間近50%。3月1日推出以來,福州海關共監管采用該模式出口的大宗散貨163萬噸,為企業節約費用1215萬元。(記者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