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減貧故事:閩南海上孤島搭"天梯"變身"幸福島"
發布時間:2020-09-16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點擊:26236
        五年前,著名藝術家蔡國強在家鄉福建泉州的惠嶼島用煙火點燃“天梯”,實現了他20多年的夢想。那是惠嶼這座海上孤島第一次為世界所知。
  
  “今天的惠嶼島,就像搭上了‘天梯’,一步步變身,成了‘幸福島’。”惠嶼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肖清林如是說。
  
  惠嶼島地處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是泉州市唯一的海島行政村。從泉港肖厝碼頭望去,隔岸的惠嶼島若隱若現,坐渡船只需10分鐘便可抵達。船未靠岸,便可看見島上居民蓋起的小樓鱗次櫛比,掩映在蒼翠的樹木之中。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風景秀麗、裝飾現代的村落,21世紀以前仍遠離現代文明。
  
  “2003年之前,惠嶼村是泉州市最貧困、落后的一個漁村,沒水沒電、交通不便、通信不便、就醫就學不便、基礎設施落后……”作為島上的“土著”,肖清林道出了當年島上居民的窘迫與無奈。“那時候男的娶不到老婆,女的拼命往外嫁。”
  
  2003年通水、2009年通電和電信信號、2015年通有線電視……隨著基礎設施、通信條件的改善,加上政策的扶持與合理的規劃,惠嶼島村民通過水產養殖業,走出一條致富路。
  
  而今,小島周邊澄澈的海水里浮現出串串纜繩浮標和網箱,這些海帶、鮑魚、江漓菜等海產養殖,是島上居民賴以生存的主業。據統計,惠嶼村共發展6000畝海帶養殖、8000多箱綠盤鮑養殖,村人均收入6萬余元人民幣。
  
  “現在村里用更規范、更環保的塑膠網箱做成漁排,不僅美觀,而且抗腐蝕、抗風浪能力更強了。”從鄰村柯厝村到惠嶼島承包養殖的魚排養殖戶柯東林介紹。
  
  近年來,惠嶼島正通過塑膠網箱的改造提升,把傳統的養殖基地改造成集養殖、垂釣、休閑、餐飲、海洋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海上休閑生態養殖體驗中心,而村集體則通過租賃這些養殖體驗中心獲得收益。
  
  柯東林承包的養殖基地就是第一個試點,塑膠漁排的旁邊是海上餐廳,食材就是漁排上最新鮮的海產品。
  
  49歲的惠嶼島村民肖春森在養殖淡季時會到海上餐廳幫忙,其麻利的殺魚手法常常引來游客圍觀;閑時他也愛釣釣魚,放松放松心情。他時常感慨:“生活條件好了,以前釣魚為謀生,現在釣魚是興趣。”
  
  有原生態的漁家作業生活,有閩南獨特的淳樸民風,有陽光、沙灘、礁石……今天的惠嶼島儼然一幅美麗的“海山田園”畫卷,亦帶動了越來越多在外的村民返鄉創業。
  
  “與其一輩子給人打工,不如回來自己干。”曾在島外酒店當服務員的肖穆英,2019年回到家鄉惠嶼島,將閑置的自建房改造成了民宿。房子靠海且視野寬闊,肖穆英發揮自身的酒店從業經驗,又在業余時間進修了裝潢設計和服務,摸索著創業,生意慢慢好了起來。
  
  “惠嶼島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水、電、交通、房子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家家戶戶都有3層以上的樓房、40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面積,但我們還在前進。”肖清林說,島上整治修復后,村里還打算在泉港市區建造惠嶼小區,以保障兒童上學、老人保健等需要,村民也可根據自身需要到陸地上居住就業。(作者 孫虹 吳冠標)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