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0月15日電 (記者 馮志軍)在疫情防控期間的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迅速建成,離不開北斗系統對復雜地形地貌的高精度定位和標繪;在北大荒,北斗系統的無人駕駛技術為大型農機精準作業保駕護航;在神農架,北斗巡護終端成為巡護員與指揮中心進行信息溝通的得力助手……
上海合作組織睦鄰友好合作委員會副主席崔麗15日表示,目前,北斗系統已可以實現根據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服務,如農業生產領域的精細管理和數據采集、電力領域的設備線路巡查、物流領域的高精度定位導航等。近年來,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的便捷和高效得到越來越多的歐亞地區國家認可。
當日,第二屆中國-中亞北斗合作論壇在蘭州舉行。來自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上合組織及有關國際組織的外賓,通過線上線下表達了與北斗系統加強合作的意愿。中方行業機構、科研院所、企業代表圍繞北斗應用技術、解決方案、教育培訓等主題,共同探討了中國-中亞衛星導航合作的廣闊前景。
崔麗說,近年來,北斗系統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新冠疫情防控作出巨大貢獻。而在日常生活中,該系統已廣泛進入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為手機定位、共享單車、快遞查詢、旅游出行等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助力美好生活。
2021年是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一周年,也是北斗系統規模應用進入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的新階段。此次論壇還舉辦了北斗專題展覽,以視頻、展板、實物相結合的方式,展示北斗系統在交通物流、旅游、農牧業、水利、地質勘察、防災減災、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應用案例和相關產品。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說,去年7月,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北斗系統進入全球服務新時代。一年來,已在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地區推廣使用,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農林牧漁、水文監測、氣象預報、救災減災等領域,產生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秘書長余琦表示,該組織一直與中國衛星導航系統辦公室密切合作,推動成員國在衛星導航領域的技術交流,促進北斗導航系統應用。根據成員國需求,已建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監測與評估站網,幫助成員國評估各衛星導航系統在成員國本地的服務性能,為提高衛星導航技術和增進衛星導航應用提供了基礎。
本屆論壇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甘肅省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