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臺北11月16日電 臺灣家扶基金會16日公布一項名為“2021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兩成少年兒童陷入負面情緒、過去一周曾出現想不開的念頭,近五成少兒心情不好、抑郁時不愿向專業管道求助。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ETtoday新聞云等臺灣媒體報道,該項調查針對的是7歲至18歲學齡層少兒。數據顯示,“課業與生涯”“人際關系”以及“可運用時間”是孩子負面情緒的三個最主要來源。其中,76.8%的孩子在“課業與生涯”中感到不開心,54.4%的孩子因“人際關系”而抑郁。
而根據臺灣當局衛生福利事務主管部門此前統計,近5年臺灣少兒自殺通報人次增加了3.7倍。2018年起,抑郁傾向、罹患抑郁癥或其他精神疾病排在少年兒童自殺原因的首位。
但對于抑郁癥,家撫基金會的調查也顯示,近七成少兒表示不了解。雖然約有半數孩子心情不好或抑郁時,會跟同學朋友或家長傾訴,但仍有49.8%的少兒不會向專業管道求助,這可能導致有抑郁傾向的孩子無法及時獲得必要協助。
對此,家扶基金會建議,應建立校園定期心理健檢機制,從小學開始,學生每學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檢查,對于有需要心理支持的少兒主動追蹤、適時關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