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千座“蒙古包哨所”守護邊疆平安
發布時間:2021-12-06  文章來源:法治日報 點擊:1255
  千座“蒙古包哨所”守護邊疆平安
  
  呼倫貝爾依靠群眾推進平安建設
  
  □ 本報記者  顏愛勇
  
  □ 本報通訊員 鐵 英
  
  調解糾紛化解矛盾2.8萬余件次——這是近3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主抓基層“平安建設”取得的成績。
  
  群眾工作是“平安建設”的生命線,是搞好“平安建設”的力量源泉。近年來,呼倫貝爾市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探索出一條適合北疆民族地區特點的“平安建設”新路子。
  
  “加強基層‘平安建設’是構建和諧呼倫貝爾的保障工程,是實現社會穩定的基礎工程,是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民心工程,是依靠人民群眾參與的社會工程。”呼倫貝爾市委政法委負責人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建立完善溝通機制
  
  實現防控全部覆蓋
  
  基層“平安建設”工作如何,直接關系到呼倫貝爾市社會穩定前沿陣地的鞏固。特別是牧區和林區,各種新矛盾、新問題都會在基層得到最直接、最現實的反映?;鶎?ldquo;平安建設”工作搞好了,不但可以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不穩定問題的發生,而且可以使大量不穩定因素及時解決在當地和萌芽狀態。
  
  那么究竟應該如何開展基層“平安建設”?
  
  記者采訪獲知,近3年來,呼倫貝爾市從治理不安全、不穩定、不和諧的因素入手,不斷加強和建立完善與群眾的溝通機制,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平安建設”的唯一標準。因此,該市堅持關口前移、源頭防范深入開展風險評估,每年開展風險評估達100多次。
  
  “平安建設”,“打”是手段,“防”是目的。呼倫貝爾市堅持“以打促防、打防結合、標本兼治、守護平安”的工作思路,不斷優化社會化治安防控網格,組建了9167支治安網格巡邏隊,參與人數近10萬人,形成“網格化布控、精細化防控、信息化支撐、社會化參與”的防控工作新機制,實現治安防控工作的全覆蓋。
  
  通過積極動員群眾,構建社會化多元參與的治安防控網格組織體系,建立健全治安防控網格領導機構、治安防控網格巡邏隊伍和綜治中心。以嘎查村(社區)為基礎單元,以居民、牧民、農民為主體,以整合治安防控資源為重點,建立起馬背上的治安員隊伍和治安網格群防群治隊伍。各嘎查村(社區)落實最小防控單元工作責任制,形成“草原有人看、邊境有人守、街巷有人巡、轄區有人管、重點人員有人幫、信息有人報”的社會化治安網格防控局面。
  
  牧民哨兵發揮作用
  
  維護邊疆安全穩定
  
  “祖國北疆的每一座蒙古包就是一座哨所,守衛著千里邊防;每一個牧民就是一個哨兵,為偉大祖國站崗。”呼倫貝爾市出臺《呼倫貝爾市“蒙古包哨所、牧民哨兵”管理辦法》,在“草原110”的節點上創造性地提出建立“蒙古包哨所”,招募“牧民哨兵”,共同承擔維護國家安全、保衛邊疆的重任。
  
  如今,在呼倫貝爾1733公里邊境線上,1000座“蒙古包哨所”已經成為邊境牧區維護穩定工作的一支有生力量,1萬名“牧民哨兵”牢牢守護著祖國北疆,在強邊固防、維護穩定、興邊富民、服務群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是草原牧區打擊違法犯罪的“信息員”,熟悉邊防轄區的“護邊員”,宣講法律政策的“廣播員”,化解矛盾糾紛的“調解員”,積極搶險救災的“消防員”,服務牧民群眾的“通信員”……
  
  “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從理論逐漸成為現實并日臻完善。“蒙古包哨所”的建立,是提高牧民參與維護邊疆穩定積極性、規范其行為的有力保障。
  
  近3年來,“蒙古包哨所”為牧民代辦事3.8萬余件,解決急、難、險事件2766件。各級黨委政法委和公安邊防部門聯合舉辦了多期“牧民哨兵”培訓班,使“牧民哨兵”的法律知識水平和能力素質得到大幅提升,為協助開展報警救助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構建多元解紛機制
  
  源頭化解矛盾糾紛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呼倫貝爾市注重從源頭探索和創新群眾工作方法,主動應對各種社會穩定中的風險挑戰,打造出具有呼倫貝爾特色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
  
  實現1個格局,做到2個確保,達到3個不出,突出4個體系,落實5個制度。針對新時期社會矛盾的特點和規律,呼倫貝爾市充分發揮信訪工作“晴雨表”“連心橋”“減壓器”作用,通過信訪聯席會議機制,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建立起集預防、排查、化解、穩控、處置于一體的“12345”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體系,切實將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及時有效地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建立1個市級、14個旗(市區)級、137個蘇木鄉鎮(街道)級、1090個嘎查村(社區)級四級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格局。在本級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領導小組領導下,由各級政法牽頭,司法、信訪配合,依托司法組建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中心,中心設主任一名,專兼職工作人員若干名。
  
  從“上到下”建立起社會矛盾化解隊伍,從“點到面”建立社會矛盾化解網絡。各級政法部門充分發動政法委員、治安中心戶長、治安志愿者及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老教師、老軍人“五老”等人員,不斷壯大專兼職調解員和調解志愿者隊伍。
  
  細化網格管理,形成縱到底、橫到邊、無縫隙、全覆蓋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網格9167個,做到一般糾紛不出嘎查村(社區);推行“五查”方式,做到小事不出鄉鎮(蘇木、街道);依靠“三個”銜接,做到大矛盾不出旗(市、區),力求將全部矛盾糾紛化解在呼倫貝爾市境內。
  
  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綜合調解,四方聯動“大調解”工作體系建設,確保各類社會矛盾糾紛都有人查,有人管。強化人民調解組織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行政調解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司法調解體系作用,建立健全多方聯動工作體系。3年來,經四方聯動調解矛盾糾紛達926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