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即將來臨。在喜慶的節日里,臺灣社會卻有一絲隱隱的擔憂,島內人口本來就持續走低,而虎年超低的生育率將令這一情況雪上加霜。
虎年出生寶寶最少
臺灣“內政部”日前的統計顯示,2021年全年臺灣出生人數為15.38萬人,死亡人數18.32萬,連續兩年“生不如死”。輿論不約而同地提到,2022年逢虎年,臺灣生育率將繼續走低。退休臺大教授薛承泰稱,虎年生育率一向偏低,年輕人結婚人口越來越少,生育率回升仍看不到希望。臺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稱,原以為“疫情寶寶”可能成為人口紅利,但在臺灣卻事與愿違,加上2022年逢虎年,臺灣多數人仍有忌諱,因此今年新生兒恐怕比2021年更少。就連馬英九在發春聯時也不忘催生,稱很多人因忌諱虎年不愿生子,但他自己就屬虎,“這輩子混得還算不錯”,要大家不用擔心虎年出生的小孩。
統計數據也表明,十二生肖中臺灣龍年出生的寶寶最多,虎年出生的最少,40年來沒有例外。以1984—1996年這一輪為例,1986年虎年出生不到31萬人,是最少的;1998年又逢虎年,出生人口一下子從上一年的32.6萬下降至27.1萬,2010年更是只有16.7萬人。“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承認生肖效應會影響生育率,一般來說,龍年出生人數較多,虎年明顯下降,鼠年不會有太大波動,這幾年從整體趨勢來看,不管虎年還是龍年出生人數都在下降。薛承泰預測,今年生育數是“15萬人保衛戰”。
在臺灣,虎年出生禁忌多
那么,臺灣人為什么不愿意在虎年生孩子呢?
這是因為臺灣民間一般認為虎年為“兇年”,虎年出生的人天生命硬且命運坎坷,因此許多父母都不傾向于在虎年生孩子;加上老虎生性兇猛、會傷人的形象,也使屬虎的人給人“個性較兇狠、獨斷,無法和他人溝通的印象”。
在臺灣民間,虎年屬相的人有如下幾大禁忌:不可觀(婚)禮,否則會造成新郎、新娘夫妻失和;不能當伴郎、伴娘,也不能當婚禮工作人員;不可進新人的新房,不可鬧洞房;不可進孕婦房間,不可進產房;不可探視新生兒。在過去戶籍管理沒那么嚴格的時候,若家中有虎年出生的女孩,長輩報戶口時往往會幫她早報一年或晚報一年。日前還有網友在PTT發文稱,他結婚時老婆的大學好友生肖屬虎,因此無法進入新娘房內祝賀。有網友隨即發出靈魂拷問:若是2022年出生的寶寶,不就等于一輩子無法參與喜事嗎?
當然屬虎有時候也很受歡迎。在臺灣,農歷七月結婚的新人一般會先請屬虎的人到新房待一下,因為農歷七月陰氣較重,屬虎的人可提升新房的陽氣,達到驅邪效果。一些人買新房時,也會請屬虎朋友到家里坐一坐,希望他(她)幫忙趕走屋內的“臟東西”。簡單來說,屬虎的人某種程度上就是“護身符”。
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臺灣年輕人對屬虎禁忌提出挑戰。有人認為,虎年出生的小孩少,未來競爭也較小,“莫名其妙就上好學校”;還有人說,不參加婚禮,省下紅包豈不是更好。事實上,婚姻是否幸福、個人命運如何,絕對與這些習俗無關。臺灣就有很多屬虎的人,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像企業界屬虎的名人有鴻海創辦人郭臺銘(出生在1950年)和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等,政界有馬英九等,演藝圈有臺灣第一名模林志玲、新科“金馬”影后賈靜雯以及知名主持人吳宗憲、蔡康永等。
“無后之憂”
為了提升2022年的生育率,民進黨當局去年7月就推出“擴大試管嬰兒補助”。補助對象是妻子未滿45歲的不孕夫妻,若40歲以下,一胎補助6次,以取卵到植入為例,首次最高補助10萬元(新臺幣,下同),再次則補助6萬元;若妻子在40—44歲,每胎則補助3次為限。臺當局炫耀稱,這項補助高于日本,更是亞洲地區最佳。今年1月20日,臺“勞動部”又宣布,即日起有3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可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最長可以兩年,并可同時領6個月津貼,若雙親請好請滿,總計可領超過43.9萬元津貼,“給錢給假,就是要鼓勵生育”。這幾年,臺當局年年都出臺政策刺激生育,但平均每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子女數的“總生育率”,島內已滑落到全球最低。上世紀60年代,臺灣總生育率在2.6—4人的水平,之后一路走跌,1984年起少于2.1人;2000—2010年為雪崩的十年,2010年為虎年,總生育率跌到0.9人。臺“內政部”初步統計,2021年總生育率在0.97人。
臺《工商時報》1月15日的社論稱,今天臺灣少子化問題與當年臺灣缺乏基礎建設的情況相似,但當局應對的態度卻有天壤之別,蔣經國雖然沒有說缺乏基礎建設是“國安問題”,卻強調這是“重要施政”,但“遺憾的是,自2000年以來歷任總統因應少子化的作為,完全聞不出這個味道,以至于政策延宕已達20年之久”。薛承泰撰文直言,臺灣正走向“無后”之憂?!督洕請蟆?4日的評論還說,臺灣連續兩年“生不如死”,洪荒之力也難救生育率。(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