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3日電 3日,國新辦就發布《中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和權利保障》白皮書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劉國永在會上表示,要保障殘疾人參加全民健身活動,很重要的是完善全民健身的公共服務體系。
劉國永指出,從體育的角度,完善有關殘疾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關鍵是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其一,要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可就的體育健身設施;其二,盡可能多組織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其三,要加強對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指導。
對此,國家體育總局從多方面著手展開工作。“利用中央資金引導支持地方實施‘全民健身助殘工程’。大家看到,很多小區都配了健身器材、健身路徑,現在逐步完善這些健身器材和健身路徑中也要考慮到殘疾人的需求。指導推動各類公共健身場所按照《無障礙設施設計規范》的要求,完善殘疾人使用的體育健身器材和設施。”劉國永說。
此外,國家體育總局鼓勵企業要研發適合殘疾人使用的體育健身器材和設施,調動包括企業在內的全社會的力量,為殘疾人提供公共服務。“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實施《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公共體育場館基本公共服務規范》。我們想通過這些措施,能夠給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提供方便。”
劉國永表示,國家體育總局支持和指導各地體育部門和殘疾人體育組織,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方便,多組織他們參加活動,這樣才能融入到社會,更好地發揮體育健身的作用。不僅在“全民健身日”,還在其他殘疾人體育事業重大的時間節點,都不要忘記殘疾人朋友也有參與的權利。
劉國永介紹,這幾年國家體育總局配合中殘聯在國際性體育賽事活動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殘奧會、亞殘奧會、全國殘運會等綜合性運動的開展,都為殘疾人朋友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提供了方便。
劉國永指出,有人指導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有一支200多萬人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這幾年在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培養過程中,特別是在教材培訓內容方面,完善了對殘疾人培訓的有關內容,讓社會體育指導員掌握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一些特點和規律,能夠有效指導殘疾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讓他們通過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更好的強身健體,融入社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