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隔離門、啟動正負壓裝置,普通病房就能達到“三區兩通道”的要求,快速切換成傳染病房,相關病區馬上進入隔離狀態……
近日,位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以下簡稱浙大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五期大樓的“平疫結合”病房投入使用。
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這座大樓共有500余張床位,每個病房樓層均配備隔離門和正負壓裝置,如同隱藏開關,可在必要時迅速調整功能布局。而平常狀態下,這些病房則各司其職,供日常醫療使用。
2020年7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綜合醫院“平疫結合”可轉換病區建筑技術導則(試行)》指出:新建“平疫結合”區應當從總體規劃、建筑設計、機電系統配置上做到“平疫結合”,滿足結構、消防、環保、節能等方面的規范、標準要求。在符合平時醫療服務要求的前提下,滿足疫情時快速轉換、開展疫情救治的需要。
記者實地走訪后了解到,浙大邵逸夫醫院“平疫結合”病房區域以護士站為坐標,將空間劃分為3個獨立的區域,設置3組不同功能的電梯,配備兩套新風系統,每間病房也都設有排風設備和過濾裝置。
浙大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介紹,如果出現疑似或確診個例,可通過單獨的污染電梯轉送患者至過渡病室隔離,關閉過渡病室與病房其他區域間的隔離門,形成微負壓狀態,不影響其他病房正常使用;如果出現大規模疫情,則關閉病房區域與工作人員區域之間的隔離門,將整個病區切換為隔離病區,形成有壓力梯度差的第一、第二、第三緩沖區,避免污染空氣往清潔區流動,保障醫護人員安全。
據了解,當緩沖區內實現負壓狀態,“污染區”病房內同步啟動獨立排風裝置后也實現微負壓狀態。負壓狀態區域內的污染空氣將經由過濾裝置過濾后排到大氣當中。
洪恒飛 李文芳 本報記者 江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