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紙教授”李凌:拋棄PPT 職教更接地氣
【《中國新聞》報記者劉軍報道】9月16日中午,北京聯合大學應用科技學院教授李凌剛剛在什剎海街道給社工講完“如何開好社區協商議事會”,馬不停蹄開車奔向通州區,下午要給當地農戶搞一期培訓。后排車座被塞得滿滿當當——幾塊展示板、一大卷牛皮紙、幾盒馬克筆、膠帶、 工字釘……這是李凌吃飯的家伙什,走到哪兒都帶著。別的教授隨身帶電腦,打開PPT講課,李凌的課卻是從支起展示板,貼上牛皮紙開始。他因此被一些搞職教的朋友戲稱為“牛皮紙教授”。
李凌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用牛皮紙上課。那是2003年冬天,在北京延慶縣千家店鎮的下德龍灣村和村民一起制定“自來水的后續管理和制度”。村里通了自來水,但是由于維護不善,自來水總是鬧脾氣,搞得村民一籌莫展。李凌一進屋,看到村民擠得滿滿當當,他只好盤腿上炕,把牛皮紙貼在墻上。因陋就簡的這堂課受到村民好評,牛皮紙比電腦更接地氣,村民看得更清楚,勾勾畫畫也更方便。
到北京聯合大學之前,李凌曾經在中國農業大學讀研,畢業后在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工作過十幾年,所教授的課程、開辦的培訓以涉農為主。無論是田間地頭還是村民家里,都沒有PPT施展的余地。牛皮紙一旦用起來,李凌就放不下了。他發現它 不僅僅是一個教學工具,更是一種教育理念。“PPT上都是你會的東西,而你到了村里,是要講農民需要的東西,這個不是能提前準備好的,要虛心向農民請教,聽聽他們的想法,抱著真正幫他們解決問題的心態。”
牛皮紙教學也延伸到了學校課堂上。無論是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的課堂還是北京聯合大學的課堂,無論講的是服務概論這樣枯燥的理論課,還是物業管理、客戶服務、銷售能力訓練這種實操性很強的課,李凌都會在掛起牛皮紙之前,問學生想從這門課上學到什么、想怎么學。他的課堂總是最熱鬧的,學生們不僅要在牛皮紙和圓形紙片上寫寫畫畫,還要“演戲”。講客戶服務,李凌讓三個學生分別飾演家里養大公雞的業主、半夜三點被公雞打鳴吵得失眠的鄰居,以及物業客服經理。一堂課下來,學生笑到肚痛,客戶服務的理念、技巧也摸到了點門道。扮演物業客服經理的學生工作半年以后,給李凌發信息,說很多課堂模擬情景現在都用上了,處理起來得心應手。
下午1點半,李凌終于趕到了通州的培訓地點,聽課的人比預想的要少,只有十幾個,且年齡偏大。這節課要講的是 “農業商業價值實現和可持續發展”。李凌設置的問題很接地氣——“勤勞能致富嗎?”“從事農業能致富嗎?”“種西瓜為何不如賣西瓜賺錢?”,引導大家討論的問題更是細致入微:“賣桃的人該如何發朋友圈,讓顧客隔著手機就能聞到大桃的香味?”“如何把物業經理變成你的銷售渠道”“家庭農場的認養模式怎么才能成功”。期間,大家分成小組討論,牛皮紙上寫滿了各種奇思妙想。綠蜻蜓家庭農場的工作人員課后連連點頭:“李教授講的內容很實在,都是可以落地的。”
走出教室,李凌一手抱著牛皮紙,一手拎著木板,看起來完全不像一個教授。他笑著說,自己搞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一直是“彎彎刀對著瓢切菜”,不追求高大上,只要學生能聽進去、提高技能、學會干活就行。車后備箱里放著他中秋節剛買的500張1開大小的牛皮紙,他這個“牛皮紙教授”看來會一直當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