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烏魯木齊10月5日電 (喇小飛 潘琦)“新疆本輪疫情已經持續兩個多月,根據感染者來源趨勢分析,8月15日前全區整體疫情處于快速上升期,感染者來源以社會面發現為主;隨著管控措施加強,集中隔離點、居家隔離和高風險區也陸續出現較多感染者,這與病毒傳染性強、擴散速度快、潛伏期短有關?!?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class="adInContent">
5日晚,新疆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新疆疾控中心首席專家倪明健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
倪明健表示,由于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感染者,給各地防控資源,包括核酸檢測資源、隔離資源、醫療資源以及社區管控資源都帶來了巨大壓力。經過全區上下艱苦努力,到8月底疫情得到控制,每日報告感染者人數下降。9月初,重點地區新增感染者來源以集中隔離點、高風險區為主,疫情呈膠著持續狀態。9月中旬以來,部分地區疫情出現反彈,特別是近兩天,烏魯木齊市、伊犁州伊寧市、巴州庫爾勒市和吐魯番市高昌區疫情再度出現較大反彈。
“導致疫情較大反彈,可能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倪明健說,一是社區隱匿傳染源未能徹底清除,仍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以無癥狀狀態存在,檢測發現之前已經開始傳播。也有個別居民逃避核酸檢測或冒用他人核酸檢測碼代人采樣,蓄積了一定風險。加上人員流動增加,加大了疫情傳播風險。
二是處于高風險崗位的一線工作人員長期作戰,暴露機會增加造成的感染。也有小區居民核酸采樣過程中相互聊天、扎堆,以及核酸采樣不規范操作、保供等環節出現疏漏等原因造成的傳播。
他說,三是部分居民自我防護不到位,佩戴口罩不規范或在公共場所、人員聚集場所摘除口罩,沒有注意個人防護細節,與隱匿感染者發生交集導致感染并快速傳播。四是各地復產復工后,工作或勞動場所人員聚集,也成為造成疫情反彈的風險因素。
“總的看,疫情反彈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因素可能互相疊加,導致防控局面更為復雜。本輪疫情是迄今為止我區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感染人數最多的新冠病毒流行,防控難度極大,目前疫情仍未得到全面控制。從病毒的流行特點看,后續疫情發展仍具有不確定性,仍可能會有更多感染者被檢出?!蹦呙鹘≌f。(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