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國家汽車工業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汽車品牌已實現了“走出去”的夢想,盡管如此,汽車售后服務落后卻仍然是制約“中國汽車”國際化發展步伐的一大瓶頸。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順應時代潮流,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明確國際化人才培養新理念,積極構建國際化特征鮮明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持續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全力打造國際化汽車售后服務人才練兵場。
確立國際化人才培養新規格
構建國際化汽車售后服務人才能力模型,確立人才培養新規格。學院以中德汽車機電職業教育項目(SGAVE)為基礎,與奧迪等5個德國知名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深入調研,構建了懂規則、會語言、擅技術、能服務的國際化汽車售后服務人才能力模型。
豐富通識課程內涵,增設選修課程,拓展國際化視野。學院建立“跨學院協商機制”,與通識學院合作,在傳統的英語、體育和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3門通識課程內容中增加國際化維度內容。
校企共同研制能力標準,構建“3+5”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提升學生“一崗多責”勝任能力。根據國際通行的汽車產業標準,校企合作開發《汽車售后服務企業人員培訓能力標準》,構建以3階專業技術能力模塊為支撐,“配件管理與索賠”等5個專業服務能力模塊為拓展的課程體系,適應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創設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大類培養,專業分流,個性拓展”三個階段培養,賦予學生選擇權。學院實行大類招生,學生在一年級完成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學習,夯實專業基礎;在二年級進行專業分流,組建國際化企業品牌訂單班(奧迪班、大眾班等)、學徒制班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國際化汽車品牌和學徒制教學模式,滿足其個性化發展需求;在三年級根據個人職業規劃,學生可選修不同學習模塊,提升綜合能力,適應國際化企業的差異化需求。
“四維融合”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工作任務能力,提前適應國際化工作環境。學院堅持課程標準融合國際化企業崗位標準,教學任務融合國際化企業崗位任務,教學資源融合國際化企業培訓資源,教學環境融合國際化企業真實工作環境。同時開展一對一綜合技能鑒定,以提升學生獨立完成工作任務能力,縮短就業適應期。
構建服務型師資團隊建設模式
學習國際先進職教理念。通過國際化項目合作,學院派出教師在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學習先進職教理念,獲國際通認職教師資證書和技能證書32人次。
以“服務走出去”為目標,層次遞進提升師資團隊專業技能。學院最初通過組建校企合作項目化教師團隊,參加國際化汽車品牌系統培訓,解決青年教師技術技能的欠缺;進而組建校企課程團隊,專任教師結對企業師傅,攻克疑難雜癥,提高專精復雜問題解決能力;再以過硬專業技能服務企業海外員工培訓,開展國際化企業項目合作;最終形成技能大師與教學名師交相輝映,在汽車售后服務技術技能領域和職業教育界產生持續影響力。
人才培養與模式探索實踐成效顯著
學院開展的國際化特色汽車售后服務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在人才培養質量、專業建設、職教師資團隊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國家級和省級標志性成果。學生獲省級和國家級技能大賽獎48項,畢業生就業遍布東南亞、中東、南美、非洲。5個專業納入國家“雙高”專業群建設,3個專業評為國家級骨干專業,建成重慶市級骨干專業3個。1個專業在2020、2021連續兩年金平果全國專業排行榜名列榜首。學院教師團隊獲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首批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近兩年,教師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培養國家教學名師2人。
(作者:金明 張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