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孫燕明)日前,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遏制微生物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施策的原則,聚焦微生物耐藥存在的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和工作模式,有效控制人類和動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藥形勢。到2025年,應對微生物耐藥的國家治理體系基本完善,公眾微生物耐藥防控相關健康素養大幅提升,醫療衛生和動物衛生專業人員微生物耐藥防控能力顯著提高,人類和動物抗微生物藥物應用和耐藥監測評價體系更加健全,抗微生物藥物合理應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微生物耐藥防控的科學技術研究進一步加快、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入推進。
國家衛健委有關專家指出,微生物耐藥是全球公共健康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各國政府和社會廣泛關注的世界性問題。2016年,為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行動計劃》,我國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在國家層面采取綜合治理措施應對細菌耐藥,從藥物研發、生產、流通、應用、環境保護等各個環節加強監管?!抖糁萍毦退巼倚袆佑媱?2016—2020年)》實施以來,我國采取遏制耐藥綜合治理策略取得積極成效,但部分常見微生物耐藥問題仍在加劇,地區和機構之間耐藥防控水平存在差異,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為進一步加強遏制耐藥工作,落實《生物安全法》關于應對微生物耐藥的要求,積極回應國際國內關切,國家衛健委在評估總結過去幾年工作效果的基礎上,對包括細菌耐藥在內的微生物耐藥進行統籌考慮,牽頭研究起草了《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要求,2022—2025年主要達成以下指標:醫療機構內耐藥菌感染及社區獲得性耐藥菌感染發生率持續下降。人類和動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的耐藥率持續降低或耐藥增長率下降。城鄉居民對微生物耐藥問題的知曉率和感染預防、抗微生物藥物合理應用知識的正確率均達到80%,使用行為的正確率達到60%;全國中小學生微生物耐藥、感染預防和抗微生物藥物合理應用的健康教育達到全覆蓋。全國醫務人員、規模養殖場執業獸醫抗微生物藥物合理應用的培訓實現全覆蓋,知識掌握正確率達到80%以上。全國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門診抗菌藥物處方和住院抗菌藥物醫囑的適宜率均達到75%以上。藥品零售企業憑處方銷售抗微生物處方藥物的比例達到100%;獸藥經營企業憑獸醫處方銷售獸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比例達到80%。人類、動物抗微生物藥物應用和耐藥監測網絡覆蓋率持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應用和耐藥評價體系更加健全。研發上市全新抗微生物藥物1—3個;研發新型微生物診斷儀器設備和試劑5—10項。初步建立適合我國實際的臨床抗微生物藥物敏感性折點標準體系。
《行動計劃》提出8項主要任務:堅持預防為主,降低感染發生率;加強公眾健康教育,提高耐藥認識水平;加強培養培訓,提高專業人員防控能力;強化行業監管,合理應用抗微生物藥物;完善監測評價體系,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加強相關藥物器械的供應保障;加強微生物耐藥防控的科技研發;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行動計劃》要求,建立完善應對微生物耐藥有關部門間協調聯系機制,加強常態化信息溝通,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大對相關工作的支持力度,保障工作可持續性。國家層面建立行動計劃執行過程監測和結果評估機制。圍繞工作目標和任務,健全評估指標體系,明確評估主體和內容,開展年度工作評估和具體措施實施的質量改善研究。建立完善國家遏制微生物耐藥咨詢專家委員會,推進不同領域、多學科專家溝通交流,為戰略研究、政策制定提供決策咨詢,為行動計劃實施提供技術支撐,及時提出行動計劃調整建議,推動完善相關指南和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