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1月4日電 (記者 王鵬)第七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4日在成都舉行。四川、重慶、湖南等省市臺灣農民創業園和臺資農業企業負責人,兩岸農業領域專家學者等近150人參加論壇。
2014年至新冠疫情暴發前,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每年在四川和臺灣輪流舉辦,已成為兩地農業交流的品牌活動和促進兩地農業合作的重要載體。本屆論壇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首次舉行,“臺資農企如何融入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成為熱門話題。
當日,四川臺資農業企業委員會副主委胡淑美向在川臺農臺企發出投身鄉村振興的倡議,希望大家將臺灣農業“小而精”“專而強”的特色與四川的地大物博和廣闊市場充分結合,推廣臺灣農業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助力地方塑造農產品品牌和構建特色農業產業。
川臺農業合作鄉村振興臺灣智庫專家徐進發近年來扎根四川培養鄉村建設人才,致力于通過培訓將臺灣鄉村工作經驗分享給當地業者。他認為,只有建立起新農人培訓體系,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才能更好地將臺灣經驗與四川結合,幫助各地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閑農業。
![]() |
在大涼山與父親一起種植油橄欖的臺灣青年林書任說,許多臺商臺企扎根四川后,往往聚焦于成都平原及周邊區域,而忽略了偏遠地區。他建議臺商臺企多考察偏遠地區,另辟蹊徑,也將事業發展與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相結合。
論壇上,在川臺資農業企業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臺資家庭農場與川內家庭農場舉行了簽約儀式。在成都經營了多年家庭農場的胡淑美表示,兩岸家庭農場的合作同樣充滿機會,“今年大陸教育部門提出中小學生要學種菜,農業教育的普及正是一個機遇?!?/p>
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表示,臺灣精致農業具有科技含量較高的優勢,臺資農業企業要在科學育種、示范種植、病蟲害防治、產業鏈發展、品牌建設等方面不斷精進,將高水平的農業科技、現代化的物質裝備和管理理念,轉化為促進川臺農業合作提質增效的新動能。
記者了解到,目前四川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2個、省級“川臺鄉村振興合作試驗園”1個、省級“川臺農業合作示范基地”30個,在川累計注冊臺資農業企業超300個,投資總額近150億元人民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