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11月5日電 (向一鵬)11月5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長沙發布的《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2022年)》(下稱《白皮書》)指出,2016-2021年間中國算力規模平均每年增長46%,算力產業對中國經濟社會和產業能級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2021年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算力產業規模達到2.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2.2萬億元。
從全球范圍來看,算力規模保持高速穩定增長態勢?!栋灼凤@示,2021年全球計算設備算力總規模達到615 EFlops,同比增長44%,而需求多元化也加速算力多樣化升級,特別是人工智能、科學研究以及元宇宙等新興領域快速崛起都對算力提出更高要求。預計2030年全球算力規模達到56 ZFlops,平均年增速達到65%。
從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看,隨著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部署和“東數西算”工程的推進,中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快速發展。2021年中國基礎設施算力規模達到140 EFlops。從能力供給情況看,2021年中國算力總規模達到202 EFlops,其中智能算力規模占比超過50%,成為算力快速增長的驅動力。
《白皮書》顯示,中國算力供給水平大幅增長,助推算力產業加速壯大升級。中國已形成體系較完整、規模體量龐大、創新活躍的計算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據統計,中國計算產業規模約占電子信息制造業的20%,規模以上企業2300余家。
先進計算創新成果持續涌現。2021年中國計算機領域發明申請超過3萬件,先進計算領域涌現出一批創新成果。如開源操作系統歐拉加強更新迭代,裝機量累計超過百萬套;鯤鵬、PKS等生態不斷完善。
算力發展推動中國數字經濟量質齊升。數字產業化方面,2021年中國數字產業化增加值規模為8.3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1.9%。產業數字化方面,產業數字化規模達到37.1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7.2%。
《白皮書》表示,中國算力發展指標體系共設立了5個一級指標(算力規模、算力產業、算力技術、算力環境和算力應用)、12個二級指標和16個三級指標?!栋灼氛J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區域算力發展處于領先水平。整體來看,廣東、北京、上海及周邊省份算力發展指數總體較高,中西部核心省份算力發展日益崛起。
為加快算力高質量發展,《白皮書》建議,下一步,要牢牢把握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浪潮,不斷壯大算力規模,提升產業供給能力,激發創新驅動活力,為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