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臺北故宮博物院損毀文物細節披露 民進黨當局被指推脫敷衍
發布時間:2022-11-08  文章來源:中新網 點擊:435

  中新社臺北11月8日電 臺北故宮博物院損毀文物一事仍在臺灣發酵,后續調查、追責流程尚在繼續。與此同時,民進黨當局和該博物院的應對舉措屢遭輿論質疑,種種行為、言論被指有意推脫卸責、敷衍公眾。

  綜合中央社、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等臺媒報道,臺北故宮博物院過去一年多來發現三件文物被損毀,引發島內對該院持續批評。臺當局立法機構“教育文化委員會”的七名民意代表近日前往實地調查,該博物院數十年未曾對外開放的山洞庫房罕見向隨行的臺媒開放。

  博物院應民代要求公布的一段視頻顯示,工作人員翻動藍布盒時瓷器不幸掉出,工作人員立刻接住其中一個,另一個瓷器掉落在地上。

  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新聞稿,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器物處瓷器科人員整理文物時,打開文物包裹后發現“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破損;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工作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疏忽,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盤”掉落破損。兩名涉事職員均被內部處罰。

  連日來,島內社會各界和網民紛紛發聲。批評聲浪首先集中于問題暴露后院方的態度,認為院方在淡化、回避問題上花費的心思,大于其在文物保護和管理方面投入的精力。民進黨當局關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負責人的人事任命,過去曾多次引發爭議,尤其是過往人選刻意對博物院“去中國化”的種種舉措引發民眾高度擔憂?,F任院長吳密察在事件發生后的多次發言也惹來爭議。

  臺灣民間團體“全球中華文化產業發展協會”10月30日發聲譴責吳密察,說他“對博物館管理專業學養不足,無法善盡管理之責,違背職業道德,坐視此事發生”。中國國民黨立法機構黨團本月1日召開記者會,質疑吳密察是否第一時間如實報告,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如果在第一件文物受損發生時就“震怒”,不會有接二連三的文物損失。

  調查還在進行的同時,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林宜瑾掀起了新一輪政治攻訐。林稱,馬英九執政時期,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文物《黃河蘭州浮橋圖》被工作人員裁切掉了一部分;并稱肇事者在之后幾年還獲得了拔擢。此番說法遭多人反駁,駁斥聲音指,該說法并非實情;民進黨當局和臺北故宮博物院不應借此轉移焦點,將自己的疏失推脫給前任。

  臺北市文化局前局長謝小韞撰文說,臺北故宮博物院管理不當出現低級失誤,且未在第一時間提出令人釋疑的完整說明,讓各種猜測與質疑充斥于媒體,最終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被動公布調查結果。

  作家楊渡也撰文表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不屬于一個政治團體、更不屬于一個院長。(完)

【編輯:陳文韜】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