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世界杯)記者手記:行走在阿拉伯藝術與世界杯風情之間
中新網多哈12月11日電 (記者 邢翀)多哈月牙形的濱海大道是中東地區最漂亮的濱海路之一,水光粼粼的波斯灣映照著沿岸造型奇特的現代建筑,碼頭上搖曳著阿拉伯傳統的木質單桅帆船,仿佛走入一個傳統與現代交錯的世界。
能源時代前采珠業是當地主要產業,卡塔爾人就是駕駛單桅帆船在波斯灣乘風破浪,單桅帆船成為卡塔爾人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還被印在最新版國徽上。碼頭上不少球迷排著隊,等待搭乘單桅帆船出海,迫不及待體驗一把當地人的傳統生活。
濱海大道上世界杯元素應接不暇,從阿拉伯風格的燈飾到足球形狀的花壇,幾乎鋪滿了7公里的海岸線。世界杯期間這里每日可容納12萬名球迷歡聚,沿途還設有多個大屏,海風徐徐中看球賽,也是一種別樣體驗。
卡塔拉文化村距離海岸線不遠,據說這里每一處建筑都是為了喚起卡塔爾人對于過往的回憶。鴿子塔是卡塔爾出鏡最高的地標之一,其泥質外墻就是卡塔爾早期建筑的縮影,時至今日仍有白鴿在此棲息。鴿子塔與藍色清真寺前聳立的伊斯蘭教大塔相望,給人空靈、寧靜之感。
據記載“卡塔拉”是卡塔爾已知的最早稱謂,文化村由卡塔爾王室斥巨資打造,集歌劇院、音樂廳、博物館、畫廊、影院等于一體。世界杯的到來為這座阿拉伯藝術圣地蒙上了一層狂歡的氛圍,32強旗幟組成巨型天幕,草坪上開啟世界杯主題派對,一只長5米、高2米的巨型足球鞋雕塑更是吸引球迷圍觀合影,藝術與足球就這樣彼此碰撞,又悄然相融。
但球迷們要想感受最地道的阿拉伯傳統,瓦其夫市場或許是最好的去處。它在游牧時代就有了雛形,最初是貝都因人交易的露天集市,因地處多哈半島的避風港,逐漸發展成為各地人員往來置換貨物的不二場所。
如今老市場的建筑依然是兩層土木結構,有著刷白的泥墻和外露的木梁,處處體現阿拉伯原始風貌。在這里,1500多間店鋪如迷宮般星羅棋布,香料、毛毯、神燈、金銀飾品......人群熙熙攘攘,在馥郁清甜的水煙香氣之間,仿佛一起穿越回卡塔爾舊時的模樣,又仿佛步入一千零一夜的神秘故事。
世界杯期間,瓦其夫市場涌入大量球迷,他們圍坐在這里的球迷廣場看比賽,比賽間隙又可以去老市場品嘗風味美食,欣賞當地藝術品。穿梭于歷史與現在之間,古老的阿拉伯風情和狂熱的世界杯氣氛彌漫在街頭巷尾每個角落。
夜幕降臨,位于多哈海岸線之外人工島上的一座幾何型堆疊建筑,在幽幽燈光下顯得靜謐而神秘。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被譽為“蒙著面紗的少女”,是知名華裔建筑師貝聿銘在91歲高齡時所作的封山之筆。
這座展品跨越7世紀到19世紀、世界上最全面的以伊斯蘭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世界杯期間吸引了不少球迷觀光。褪去賽場上喧囂與狂熱,他們在這里是一名安靜的藝術欣賞者。
印度莫臥兒王朝的宮廷翡翠護身符,伊斯蘭統治者帖木兒鐘愛的棋盤花園地毯,被認為是10世紀安置在安達盧西亞宮殿庭院中的母羊狀青銅噴泉頭......伊斯蘭世界的藝術珍品,同賽場上的精彩進球一樣,讓球迷們流連忘返。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與多哈新城隔海相望,據說是應貝聿銘先生要求,將其建造在一座獨立的人工島上,以免湮沒于新式摩天樓宇之中。一邊是現代,一邊是傳統,一邊是世界杯的濃烈風情,一邊是伊斯蘭的藝術魅力,如此和諧地定義著卡塔爾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