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排使館官員在邊境接應、空軍飛機運送、白宮會見、國會演講……歲末之際,經過數月密謀的烏克蘭總統華盛頓之行,立即引爆美國輿論。
美國媒體分析,這些操作趕在國會表決聯邦開支計劃之前一氣呵成,與一大筆巨額對烏軍事援助密切相關。
由此看來,這場始于今年2月的“21世紀以來歐洲最大規模軍事沖突”的烈度和持續時間更加難以預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烏克蘭危機升級源于美西方在地緣政治領域對俄羅斯不斷施壓、步步緊逼,是雙方長期積累的矛盾爆發的結果。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后,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延續冷戰思維,不斷東擴,一步步把勢力延伸到俄羅斯周邊。美國還策動“顏色革命”,致使烏克蘭政局動蕩、社會撕裂,俄烏關系持續惡化。美西方一次次挑戰俄安全“紅線”,最終把俄“逼到墻角”。美國《外交》雜志刊文指出,俄羅斯對烏克蘭采取特別軍事行動,“是對冷戰后美國及其歐洲盟友霸權不斷擴張的回應”。
烏克蘭危機升級使地區乃至全球安全形勢螺旋式惡化。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持續向烏輸送武器裝備,給這場危機“火上澆油”。北約還在吸納瑞典、芬蘭兩個傳統中立的北歐國家加入,并不斷加強在俄周邊軍事部署,進一步刺激俄安全神經。另一方面,為應對烏克蘭和北約的軍事壓力,俄方也在加緊強化軍力,進行了部分動員,并頻繁展示戰略威懾能力。當前,烏克蘭問題的和平解決仍遙遙無期,歐洲大陸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還在加劇。
作為烏克蘭危機始作俑者,美國為一己私利而拱火澆油、加劇沖突的做法使其國際信譽和形象更加不堪,美國霸權飽受詬病。美國固守冷戰思維、集團政治和刻意制造分裂對抗的不負責任行為,遭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反對。
——烏克蘭危機進一步暴露了美國為自身利益不惜犧牲盟友的自私本性,歐洲增強戰略自主的聲音增強。
烏克蘭危機升級之初,歐洲與美國展現出“團結”姿態,對俄態度十分強硬。但很快,歐洲就強烈感受到對俄制裁帶來的反噬效應:能源價格飆升,物價大幅上漲,百姓怨聲載道。美國則趁火打劫,不僅向歐洲高價出售天然氣和軍火,還通過《通脹削減法案》《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等,其中包含巨額產業補貼和遏制競爭的霸道條款,嚴重傷及歐洲利益,引發歐洲國家憤怒。
——美國的一些地區盟友拒絕“隨美起舞”。廣大發展中國家頂住壓力,拒絕在烏克蘭危機中選邊站隊。
烏克蘭危機升級后,美國不斷對中東產油國施壓,要求其增產以壓低油價,但遭到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中東地區盟友冷遇。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不顧美國反對,堅持與俄羅斯在能源等領域進行合作??傮w來看,不少中東國家在外交上更加堅持獨立自主,同時積極推動“向東看”戰略,探索新的發展機遇。
美國以沖突為由對俄羅斯實施極限制裁,肆意損害他國利益,令許多發展中國家進一步看清美國的自私與霸道。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拒絕對俄實施制裁,獨立自主決定自身對外政策。印度不顧美國施壓大量增購俄原油;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明確表示不會對俄采取制裁措施;非洲聯盟輪值主席、塞內加爾總統馬基·薩勒表示,非洲“不希望成為新冷戰的滋生之地”……美國“反對戰爭”網站刊文指出,在全世界近200個國家中,僅有約30個追隨美國制裁俄羅斯,拒絕加入對俄制裁的國家達到160多個。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意味著世界正面臨越來越多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烏克蘭危機升級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在動蕩不安的關鍵時刻,各國最需要的是團結合作,共克時艱。
今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這在當前形勢下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此前,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提出全球發展倡議。這兩大倡議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
中方支持通過政治方式解決烏克蘭危機,強調當前形勢下,要避免危機升級擴大,堅持勸和促談,管控危機外溢影響,警惕陣營對抗風險。中方支持歐盟加大斡旋調解,引領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中方始終站在和平一邊,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發揮建設性作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在一系列全球性挑戰沖擊下,人們愈發清楚地認識到,美國抱守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冷戰思維,玩弄地緣政治游戲,其種種惡劣行徑正在從根本上動搖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在當前變局之下,唯有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以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才是人類社會共克時艱的正確道路。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張遠)
張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