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父母趕出家門”的短視頻需被“趕出家門”
“凌晨三點多,我把72歲的父親趕出了家門?!?/p>
這樣令人乍聽大吃一驚的言論,細查之下,就會發現在短視頻平臺上并不少見,甚至成為了一種“通稿”——“把父母趕出家門”。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認為不該拿父母開玩笑。
如此文案,連時間、情節等臺詞也沒有改變,只是換了一個主播,換了一種表情,就能收割一波又一波流量。用短視頻創作賺取流量,本也無可指責,但通過這樣一種虛構的、有違公序良俗的方式,卻實在是突破底線。
“把父母趕出家門”,這樣頻頻出現的視頻,之所以引起公眾反感,就在于它違背了公眾心里最基本的道德規范。
短視頻是對現實生活的分享、記錄與再加工,但這種再加工不包括無下限的編造與離譜的講述。在人人皆可短視頻的現實生活中,某種程度上,短視頻成了一個公共表達窗口,也就理當承擔起基本的社會責任,而非一味嘩眾取寵,甚至欺騙公眾情感。
此類視頻引起公眾反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在于臨近春節,正是闔家團圓的好日子,而將父母拿來開玩笑,“把父母趕出家門”,正是以一種截然相反的氛圍,刺激著公眾情緒。
當這類通稿式“一眼假”的視頻,一再出現于公眾視野,也需要我們反思:這類虛假且無下限的視頻為何有存在的土壤?它們是怎樣失序的?
短視頻無門檻,但必須有下限,相關方應當對此亂象采取有效手段來進行規范、制約。尤其是作為平臺一方,更應及時完善相關規則,將類似“趕父母出家門”的無底線短視頻及時“趕出家門”,遏制其病毒式傳播,方能維護好網絡空間里的風清氣朗。
□宋述(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