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教育部”近日被爆舉行視頻會議,決議16歲以上學生不分男女,均將納入“學生青年服勤動員準備執行計劃”。臺“國防部”2月28日又隨即表示,“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有其必要性與重要性。民進黨當局兩個部門“攜手同臺演出”,被質疑將動員學生上戰場。
16歲以上將被納入備戰計劃
據臺灣《聯合報》2月27日報道,臺“國防部”日前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草案,其中第9條比原法條新增教育、信息傳播、金融外匯、通信動員整備方案與指定動員機關等。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的規定就有“對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或身心障礙”的安置條款,“民防工作與軍事勤務相關者,動員準備階段由內政部會同國防部督導執行”。此外,修正草案也新增散播謠言等懲罰項目?!堵摵蠄蟆贩Q,顯然臺軍方有動員學校未服役青年參戰的意圖;按法規內容分析,是從事民防或軍事勤務。但草案中并未寫明實際做法與“青年”的定義。
另據臺灣TVBS電視臺報道,該草案還有“教育動員準備方案”內容,且傳出臺“教育部”近日召集地方教育主管機關討論,要求將16歲以上學生不分男女,編列參與動員計劃及名冊。臺灣聯合新聞網稱,草案的意見征集僅短短14天,民眾可能來不及參與,臺“國防部”應針對“青年動員”的內涵清楚說明。臺“國防部”2月28日回應稱,修法有其必要性,現行“全動法”第13條就規定,“各動員準備機關應對可動員的人力、物力、設施等,進行調查、統計及規劃,并得實施演習驗證,目的是確保戰時依計劃動員,抵御外敵”,但聲稱只適用于動員時期,絕不會影響或損及人民平時的自由與權益。
至于“青年戰時動員服勤”,是由臺“教育部”依據規定制定“學校青年服勤動員計劃”,針對各高級中等學校職業類科專長科系,如醫護、災防等,編組學校青年服勤,以培養災害防救及協助民防、動員等人力。臺“國防部”還稱,學校防護團的服勤范圍包括救護、消防、倡導、生產等,其中協助軍需物資生產工作指的是臺“經濟部”制定的“重要物資及固定設施調查實施辦法”之重要物資,包括食物等10大類,其中并無“武器彈藥”。
“這么不在乎我們的下一代?”
臺“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楊永明2月28日直言,這次修法一旦通過,就像回到“動員戡亂時期的準備階段”,可能成為民進黨打擊異己的手段。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稱,民進黨當年下令教官退出校園,現在又要將軍事動員任務放回校園,前言不對后語、標準不一,“在修法前,民進黨要不要先向社會道歉?”國民黨“立委”李貴敏2月28日表示,居然連不到服役年齡的青少年都要準備上戰場,還要協助武器生產,準備打巷戰,“政權就這么不在乎我們的下一代嗎?為什么要拿年輕人當炮灰?”
臺“國防部”修法在社交媒體引發高度關注,僅臺灣雅虎相關新聞下方留言就達600則以上。有人怒轟“臺灣的亂源就是民進黨”“真的爆發戰爭的話,請民進黨員先上戰場”“別人的孩子死不完”,還有人說,“美國最想見到的事情就要發生了,烏克蘭玩完換臺灣”。
刻意放大兩岸緊張關系
臺灣《中國時報》2月28日評論稱,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在即,民進黨刻意放大兩岸緊張關系成為“準戰爭狀態”,同時授權動員青年學生參戰。綠營“立委”也開始帶風向,聲稱此法是為了“抗中”。臺灣中時電子報上發表的一篇評論稱,若不是準備打仗,何須將16歲的男女青少年造冊納入防衛動員體系,“16歲的學生既沒有投票權,也沒有完整的公民權,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愿,活該被窮兵黷武的政客送上戰場?”文章要求,“好戰者請先出戰……防止主政者鼓吹戰爭卻又協助家族逃避防衛動員義務”。
中央財經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王建民2月2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所謂的“戰爭動員”這一系列動作,背后難免有美國的指使。“臺灣當局近年來在軍事上動作部署、軍事行動的調整,以及美國對臺軍售的安排等方面,包括最近戰時動員學生參戰以及導彈試射方面等行動,可以說美國已經操縱了臺灣的軍事部署和軍事戰略。”
王建民說,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烏克蘭為應對俄羅斯的軍事打擊所采取的防衛措施,美國和民進黨當局都在深入研究和借鑒,試圖在臺灣使用。比如烏克蘭兵力嚴重不足,就是動員學生和年輕婦女參戰,臺灣方面或許也在做所謂的“戰斗動員”和“戰斗準備”。他表示,“臺獨”勢力當然不甘心大陸堅定和平統一的方向,一意孤行要堅持所謂“臺獨”思路,還要拉上青年和學生陪葬。為了個人利益,綁架臺灣民眾,最后只會釀成悲劇。
“不論臺當局采取什么樣的軍事準備、軍事動員、戰爭語言,都無法阻擋大陸實現國家統一的決心。”王建民認為,臺當局將更多的資源浪費在軍事方面,只會造成社會的恐慌,將更多青年卷入悲劇和災難之中,這將是臺灣的悲哀;兩岸和平統一,走上合作發展道路才是臺灣的正確選擇。“臺當局必須認清現實,民眾應該覺醒,臺灣的前途在哪里。‘臺獨’以及戰爭準備徒勞無益,只會犧牲更多臺灣民眾的利益。”
來源:環球時報
記者:陳立非 邢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