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莆田10月13日電 (吳志)海風習習,海水蔚藍。10月13日清晨,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港區,瓦努阿圖籍“環球先鋒”輪正加緊卸載8.8萬根原木。同一時間,在莆田邊檢站民警晝夜監護下,利比里亞籍“火烈鳥”輪和利比里亞籍“國銀玉林”輪正在東吳港區卸載13.8萬噸煤炭和20萬噸鐵礦石。
橋式抓斗卸船機、移動式裝船機、斗輪堆取料機等機器正滿負荷運轉,卸貨、裝貨、堆貨……秀嶼港區、東吳港區現場一片繁忙。
位于東南沿海的莆田市,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之一,目前與世界43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
莆田海事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莆田港船舶貨物吞吐量達5104.99萬噸,同比增長27.69%,今年比去年提前了2個月突破5000萬噸大關,港口貨物吞吐量再創新高。
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表示,今年來,該站民警堅守港區,在4個作業區、15個泊位推行一體化查驗、全鏈條服務、信息化監控,提供24小時通關服務,7X24小時辦理國際航行船舶預檢、入出境手續、上下外輪許可和搭靠外輪許可等邊檢業務,實施外籍船舶在國內港口間移泊免辦出入港邊檢手續,暢通國際物流通道。
目前,我國第一個完全自主引進、接收、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氣、國際大宗散貨樞紐港和國際混礦中心、我國首個海港型進口木材集中處理區等重大項目,在莆田各港區內呈星羅棋布之勢。
當天下午,正帶隊在東吳港區現場監護的莆田邊檢站執勤一隊隊長姚瑤表示,國際航行船舶在口岸停泊不超過24小時的,邊檢機關在辦理船舶入境手續時,一次性辦結出境手續,可減少船舶在港停留時間,確保精準護航高效通關各環節。
今年前三季度,得益于邊檢、海事、港務集團等單位通力協作,莆田口岸共保障12艘次40萬噸級超大型船舶、78艘次LNG船舶安全進出港,合計進口煤炭1784.6萬噸、液化天然氣248.9萬噸、鐵礦石812萬噸,助力莆田打造東南大宗散貨樞紐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