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輝
我這學期教大二的宏觀經濟學。這是一門專業必修課,有不定期的當堂測驗。結果有學生在開學后第二周就來和我溝通,希望測驗日期固定或者可預測,為的是可以調班。是的,是上班的調班。因為他們大二就開始在外面實習了,而且是在學期期間實習,早上9點就要上班,因此,早上8點的課必須“犧牲”,但是成績不能“犧牲”,因為當堂測驗成績占總成績的30%。
和同行交流,發現這一現象并不少見。那么,實習,還是上課,這真的應該成為大學低年級學生的選擇題嗎?
大學4年大概是自我塑造的最后的、最自由的時間,大學期間的上課也不應該完全為了成績,更多是為了成績之外的那些東西。當然,在我看來,大學低年級也許可以翹課,卻不應該為了實習,可以為了探索更多未知或者為了那些只有在大學校園里才有、走出校門卻無法再重現的時光中的那些收獲。不少畢業生在工作之后才會發現有時候眼前的內卷和同儕競爭其實沒有那么重要,曾經以為的長遠規劃也許并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而曾經錯過的大學學習時光卻再也無法復現。
1 翹課實習也許能不耽誤成績,但真不耽誤學習嗎?
我自己當年在大學沒少翹課,所以一貫對翹課的同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過我當年翹課是因為想按自己的節奏學習,所以我是在圖書館自己找書看,讓寫書的這些老師們教我。
我現在成了被翹課的老師。但如果學生是為自學而翹課,我會像當年縱容自己一樣縱容他們。當然,我會努力讓自己的課有趣,而且絕不壟斷我的課堂——我會布置課后閱讀,讓學生也像我當年那樣跟很多大師學習。
對翹課實習的同學,我自然要勸阻,但他向我許諾,他會在不耽誤學習的前提下實習。但問題是,翹課實習真的能做到不耽誤學習嗎?我猜測,他努力不耽誤的,只是學習成績而已。這一點我相信他能做到。但成績只是度量課程學習質量的一個有缺陷的指標。而且,大學學習的內涵遠大于課程學習或者收獲課程成績。
很多在大學應該經歷的、值得擁有的,成績都不能反映。比如,敢不敢在課堂上發問,有沒有質疑過課本,有沒有憑借簡陋的工具探索未知,有沒有培養興趣,有沒有對哪門學科著迷,有沒有改變世界的熱情,有沒有帶團隊做件了不起的事情……這些,成績都不能反映。成績能反映的,還是應試能力,這也是小學到中學已經過度培養的能力。
要擁有這些成績以外的東西,就需要來上課,課外還需要閑暇,需要自己組織的校園生活。但大學生課程負擔已經過重。一個學期10門課甚至更多,即使不去實習,應付每門課的成績也已經不容易,閑余之外的校園生活時間本來就很少。再擠出一大塊時間給實習,看似增加了未來的確定性,卻犧牲了自己的許多可能性。
2 有高度的學習需要校園里的每一個人參與創設
真正意義上大學的學習,應該是有高度的學習(higher learning)。有高度的學習,高于被動接受,高于刷題應試,高于泛泛了解,高于拷貝粘貼,高于職業培訓,高于麻木前行。有高度的學習,培養主動發問的人,敢于質疑的人,勇于探索的人,有深度的人,有熱情的人,有方向的人,有人格魅力的人。
當然,我必須承認,我自己的課沒有這么神奇。有高度的學習需要一個有高度的校園環境,需要很多人,包括老師、學生和行政,一起營造。我的努力方向,是在小小的課堂創造有高度的條件,有條件的話再和學生共同往有高度的地方推一推。
這個學期,我給學生提了個小小要求:整個學期中,每個人都至少要當堂提問一次。要求提出后,立刻就有同學發問(完成了一個學期的指標),課堂氛圍馬上就活躍起來。我相信一旦有了發問的氛圍,大家就會養成發問的習慣,而這是有高度學習的開端。
其實大學的目標不用很宏大,也不用很具體。大學要做的,恰恰就是為有高度的學習創造條件,包括優秀的老師、美麗的校園、寬敞的圖書館、完備的體育設施、豐富的選修課和社團活動等等,允許學生更加自主的學習和生活。大學是為學生、為我們社會培養更多可能性的地方。
對大多數大學畢業生來說,尤其是工作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的意義不在于學過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在工作之前擁有四年“浪費”的光陰——語言能力提高了,見識更廣了,更有自信了,更有耐心了,更有品味了,規劃過,糾結過,愛過痛過,受過挫折,鬧過笑話,又重新來過……
無論家庭背景如何,大學四年過的都是接近古代貴族的生活,不用干臟活累活,認認真真學“沒用”的東西,樂此不疲做不賺錢的事。大學生才有的性格,不甘放下身段,不屑于只做工具,有時候理想主義或者志向高遠,就這樣形成了。
3 如果大學生畢業后完全無痛無感融入社會,也許他的大學生活已過于庸俗
當然,畢業后免不了要和現實磕碰。但他們在大學也經歷過各種挫折,知道怎么應對。如果大學生畢業后完全無痛無感地融入社會,倒是說明大學已經過于庸俗,也說明社會正在失去活力。
可能是因為對未來的焦慮,早早翹課實習的同學恰恰放棄了大學生活中最寶貴的部分。一旦選擇在實習單位干雜活,剩下的時間只夠參加學校里最庸俗的活動——追逐分數。多么不幸的選擇!
而且我懷疑,翹課實習對未來求職的幫助也是被夸大了。真正好的公司,會看上大二就花大量時間實習的學生?這跟招收高中或??茖W歷的員工有多少區別?年輕的簡歷里排滿了實習經歷,真的能加分多少?事實上,我在和不少企業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企業雖然重視學生的實習經歷,但是并不歡迎那些在大學低年級時期就花費大量時間實習的學生。因為在不少企業看來,這除了意味著學生的專業基礎不夠扎實,說明了他們的學術水平不夠,還說明學生的功利。
最后,我鄙視那些在學期期間招收低年級實習生的公司。至少在假期來臨前,請放過迷茫的大學生。
(作者為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教授)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