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務關系千家萬戶,一頭連接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一頭連接著就業、職業發展等民生訴求。近年來,我市著力扶持家政服務業發展,涌現出了一批以“好幫手”等為代表的家政服務誠信企業。截至今年6月,全市登記在冊的經營范圍含“家政服務”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3360余戶,服務內容涉及20多個門類、100多個項目,培育打造省級示范性家政服務站5家。
“小家政”牽動“大民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把“推動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作為2023年第二次協商民主季談會議題。市政協積極落實,成立了以副主席鐘梅允為組長的調研組,先后前往江蘇南京、徐州等市開展專題調研,并深入我市了解家政服務行業基本情況,為撰寫調研報告、召開季談會打下堅實基礎。
9月21日,市政協如期召開2023年第二次協商民主季談會。市長張永寧到會聽取意見,市政協在家領導、部分市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家政行業代表等齊聚一堂,支招“把脈”、建言獻策、凝聚共識,合力推動家政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深入調研取真經
調查研究是政協工作的“壓艙石”,是政協組織的基本功。4月以來,調研組先后前往江蘇省先進地區和我市部分縣(市、區)企業、協會調研考察,找差距、學經驗、謀實招,進一步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從江蘇斑馬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泰州市養老護理員協會實訓基地,到淮安市好蘇嫂家政服務中心,再到徐州優家民生科技公司、徐州家庭服務中心……調研組深入江蘇省南京、泰州、淮安、徐州四市,入企業、訪協會、進社區,一路看、一路問、一路聽,詳細了解當地在推動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工作成效、主要經驗和做法,并圍繞家政人才培養、服務拓展、未來趨勢等方面進行深入座談交流,努力“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調研既要走出去取真經,也要沉下去摸實情。調研組向我市36家家政服務業企業發放抽樣調查問卷,并深入我市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安市、柘榮縣等地,走訪寧嫂(福建)信息技術、寧德伊嘉壹、好幫手、樹人和福建金嫂、福安市惠億家等家政服務企業及市家政服務行業協會,實地了解我市家政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廣泛收集推動家政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深入實地調研,調研組發現,經過近幾年培育扶持,我市家政企業發展迅猛,但呈現出需求多、供給少,品類多、規范少,中介多、品牌少等特點。當前,家政服務業發展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比如社會認同度普遍偏低,不少人對從事家政服務特別是對從事養老護理工作者存在偏見和歧視,沒有從正式職業的角度來看待家政服務業;法治化、標準化建設滯后,我市未出臺家政服務業地方性管理條例,缺乏家政行業細分領域服務標準規范;規?;?、品牌化進程緩慢,目前,全市尚未培育出1家龍頭企業,家政企業從業人員在20人以下的占比高達八成;市場秩序不夠規范,家政服務業市場價格比較混亂,“有事沒人做”和“有人沒事做”現象共存;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僅為小學文化,且未進行過系統家政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培訓等。
問診把脈開良方
深入調研找差距,靶向發力疏堵點。調研組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經驗、逐一梳理問題、認真研究對策,最終形成了《關于“順應民生期盼,合力推動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調研報告》。
在2023年第二次協商民主季談會上,市政協副主席鐘梅允代表調研組通報課題調研情況,系統闡明了我市家政服務業基本情況和特點,分析了當前家政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了推動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的5點對策建議。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多部門協同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出臺規范和發展家政服務業等推進政策文件,加強家政服務標準制修訂相關工作,支持行業協會牽頭依法制定行業規范,適時開展該行業立法研究,積極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努力把家政服務業發展目標任務納入政府年度資金預算安排,進一步形成家政服務工作合力。
——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健全家政服務行業崗前培訓、定期再培訓等制度,并合理設置家政職業技能等級培訓課程,支持培訓機構、家政企業承辦全市家政服務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或參與國家、省級家政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大賽,構建“政府+學校+企業”家政服務一體化人才培養機制,提升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
——發展“家政+”模式,打造“一站式”全市家政服務數字化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歸集家政服務機構和家政從業人員的基本信息、服務評價及信用信息,探索將線上的平臺信用證和線下家政服務企業的服務證“雙證合一”生成“安心碼”,建立“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防聯控機制,進一步創新家政服務業態。
——培育壯大品牌,引導企業加快提質擴容步伐,參與省級家政品牌創建,重點培育一批家政龍頭企業;支持家政企業與社區載體融合共享,重點打造一批家政示范社區;把家政服務發展納入“現代服務業突破年”活動管理,策劃生成一批家政服務業招商引資項目;以國家家政行業等級評定標準為基礎,評選認定一批“星級”示范企業和從業人員。
——營造良好氛圍,把技能高超、業績突出的家政領軍人物,納入我市“特支人才”“寧德工匠”遴選范圍,并在推薦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時,統籌考慮吸納優秀家政從業人員,積極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堅決查處和打擊“黑家政”,打造支持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凝心匯智謀發展
在市政協搭建的季談會協商平臺上,與會政協委員、家政行業代表紛紛發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真摯的建言持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家政服務業與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的結合日益緊密。”市政協委員馮宏達認為,應依托互聯網開發全流程數字化平臺,通過收集海量的數據及數字化算法,及時開發新的服務項目,提升家政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家政服務進社區還處在起步摸索階段。”市政協常委羅麗光建議,出臺家政服務進社區激勵政策,制定社區家政服務網點建設指南,鼓勵多種家政模式進入社區服務,為群眾提供“家門口”的便捷服務。
委員們在調研中還發現,就雇主而言,除收費、質量外,他們最關心的是能找到一個可靠、值得信任的家政服務提供者。市政協委員呂巧琴認為,應以信用建設為主要抓手,加強從業人員的背景調查及家政企業信息采集、錄入和管理,建立監督和信譽評價機制及信用承諾制度,進一步維護家政市場秩序。
“寧德市最美家政服務員”黃云蓮、福寧嫂生活服務平臺負責人林偉偉等部分家政從業者、家政企業和社區代表也現場即興發言,呼吁共同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家政服務新模式,凝聚起全社會支持家政服務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針對調研組、委員和家政行業代表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市發改委、商務局、人社局、財政局、民政局、市場監管局等有關負責人現場一一進行了回應。
“季談會的協商議題選題好、研究深、對策精,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充分吸收,出臺有針對性對策措施。”傾聽大家的發言后,張永寧強調,要把握機遇、順勢而為,既要聚焦群眾需求,加強鼓勵和引導,又要立足我市發展階段與實際,把握行業特點,細化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級的家政服務需求。要聚焦短板、擴容提質,繼續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補短板、強弱項,著力解決“不好找”“不好用”“不放心”“不愿干”等問題。要完善機制、合力推進,通過制定一個行動方案、梳理一份任務清單、出臺一套配套政策、建立一個工作機制,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市政協主席蘭斯琦在會議總結時表示,要加強宣傳引導,多關注家政群體、家政市場,營造全社會尊重、關心、支持家政服務工作的良好氛圍。要加大扶持力度,結合主題教育活動,深化“四下基層”,深入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動家政服務業健康發展。要多辦民生實事,持續跟蹤行業發展,根據自身職能為家政服務從業者多辦好事實事,助力打響“寧德服務”,打造“便利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