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探索兩岸農業融合發展新路
發布時間:2023-11-28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點擊:617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支持福建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促進閩臺經貿深度融合。農業是兩岸交流合作起步最早、基礎最好、成效最明顯的領域之一。近年來,福建省龍巖市發揮對臺優勢,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新路。
  
  “這里處處是商機”
  
  第一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大會10月份在龍巖漳平市舉行,龍巖市委書記余紅勝說:“龍巖是臺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F在臺灣500多萬客家人中,從閩西直接遷臺的約有70萬人。龍巖與臺灣淵源深厚,往來密切。希望與臺灣各界朋友一道,共同把握新的歷史機遇,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機會,推進龍臺進一步交流合作。”
  
  龍巖秉持“以臺引臺”工作機制,實施“引商、引資、引智”工程;充分利用海峽論壇、投洽會、臺商協會、兩岸展會、新農人協會等交流平臺,積極引進臺資項目。最近兩年,龍巖實施龍臺農業項目89個,新批辦臺資農業企業25家,總投資7707萬美元,實際利用臺資5767萬美元。今年上半年,龍巖新批辦臺資農業企業11家,總投資1769萬美元,注冊資金1182萬美元,實際利用臺資944.4萬美元。截至目前,龍巖已經有臺資農業企業129家。
  
  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兼農業委員會主委莊久毅說:“兩岸農業融合發展是天作之合。希望臺灣農民朋友趕快過來發展,這里處處是商機。”
  
  龍巖貫徹落實“農林22條措施”和“閩臺農業融合發展若干措施”等惠臺政策,出臺《龍巖市支持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創建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若干措施》,推進臺灣農民創業園升級發展;通過強化精準服務促進增資引商和產業融合。
  
  這些政策受到了越來越多臺胞的關注。日前,臺灣苗栗縣農會理事長吳峻毅從苗栗縣帶了10余名農友來大陸考察,他說:“苗栗縣是農業大縣,有許多優質的農特產品。我想把苗栗縣的西湖文旦柚與東方美人茶帶到大陸,為農友擴大商機。”
  
  臺灣高雄市農會理事長蕭漢俊說,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最近大陸出臺政策,希望把福建打造成對接臺灣的示范省份。兩岸同胞愛拼會贏、團結合作,一定能收獲滿滿。
  
  叫響“大陸阿里山”品牌
  
  漳平市作為龍巖市臺胞臺農最為集聚的地區之一,產業特色突出,與臺灣農業交流密切。其下轄的永福鎮因地理緯度、山地氣候與臺灣阿里山相近,被譽為“大陸阿里山”。
  
  臺商謝東慶是永福鎮的投資者之一。1995年,謝東慶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退出臺灣家具制造業,轉行到大陸投資種植高山烏龍茶。他說:“我祖籍在漳州,想到兩岸同根同源,大陸市場一片廣闊,所以決定在大陸發展。”
  
  說干就干,謝東慶與臺灣學者、茶葉專家輾轉多地進行實地考察,最終確定了漳平市永福鎮。他說:“漳平永福是高山種植反季節蔬菜及芥末的地方,緯度偏北,恰似臺灣阿里山,最適合種植臺灣高山茶。”1996年11月,謝東慶來到永福鎮租下300多畝土地,種上一株株茶苗,成立臺品茶業有限公司,在大陸開啟他的“二次創業”。2000年,謝東慶把臺灣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理念帶到永福,嘗試著從臺灣引種櫻花。歷經20多年努力,1800畝“櫻花+茶園”成為漳平獨具魅力的旅游熱門目的地,春天櫻花盛開之時,每天約有數萬人前來踏青賞櫻。
  
  祖籍地為漳平永福鎮的臺商李志鴻在永福鎮李莊村承包了2500畝山地種植高山茶,此后又成立了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億多元,引進臺灣最先進的茶葉加工技術,建成現代化茶葉加工廠。
  
  “臺農到大陸發展,福建是第一選擇。”同時擔任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龍巖市臺胞投資協會常務副會長、漳平臺商聯誼會會長的李志鴻深有感觸地說:“在臺灣,我們只能算‘小農’,因為臺灣農場平均耕地只有不到20畝。但臺農在永福共管的48個基地,最小的都有300畝,最大的有2500畝,大陸讓臺灣農民實現了由‘小農’到‘中農’再到‘大農’的轉變。”
  
  在“以臺引臺”“以臺助臺”政策引領下,越來越多的臺胞臺企來到永福鎮。2006年,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成立。2008年2月27日,該園區成為國家級臺創園。目前,漳平臺創園入駐臺企82家、匯聚臺農600多人,打造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48個,核心區永福鎮已成為臺商個體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大陸種植規模最大的高山茶生產基地。園區先后獲評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全國“臺灣青年產業融合創業示范基地”等20多項國字號品牌,開創了辦理臺胞林下經濟不動產權證書、“茶樹抵押”貸款、聯合兩岸專家攜手制定臺式烏龍茶國家標準等一系列全國首創做法,自2016年起連續7年在全國28個臺創園建設發展考評中獲得第一名,“大陸阿里山”品牌已成為閩臺農業合作交流示范的樣板。
  
  如今,許多青年臺胞也到創業園逐夢。福建漳平尚順農場開發有限公司經理陳嘉娟說:“我們從父輩手里接棒創業,創造自己的新天地,前景可期。”目前,漳平臺創園已有近百名臺灣青年入駐,創辦企業29家。
  
  建設“臺灣特色小鎮”
  
  臺灣休閑農業發展協會市場營銷部經理楊振義說:“農業旅游的基礎是農業。要根據當地農業去發展節氣旅游,不斷地吸引游客,形成永續經營模式。這里的茶園挺符合這樣的經營模式。”
  
  與此同時,漳平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契機,深入開展“臺灣特色小鎮”建設行動。由市委成立指揮部,市領導掛鉤、部門協同、專班運作,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臺創園基礎設施全面通達、建設服務全面到位,吸引臺胞前來追夢筑夢圓夢。
  
  福建省星興向農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賴光毅表示:“大陸市場發展前景可期。隨著兩岸農業交流越來越深入,未來發展將不可限量。這也是我留在大陸的原因,廣闊的土地能夠實現我的農業夢。”
  
  為進一步擴大閩臺農業合作范圍,龍巖市積極推進漳平臺創園“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及上杭“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建設,加強閩臺農業融合發展推廣縣、推廣基地建設,龍臺兩地優勢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實現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
  
  大地生機(福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上杭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的臺資企業。該企業通過對農產品的保鮮、冷藏加工,以解決農戶種植盛產時期滯銷帶來的困擾,確保農民種有所獲,保障農民增加收入。該公司總經理卓繼綸表示:“日前在漳平舉辦的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大會給我們整個行業帶來了一個非常棒的訊號,未來將增加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農業交流往來。兩岸基層交流越來越頻繁,將為各行各業交流合作帶來更加緊密的聯系。”
  
  進入新時代,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深入。為讓臺胞臺企融入當地,龍巖推動人才共享,鼓勵引導臺胞參與當地民主政治活動和園區建設管理,將臺籍專家納入科技特派員隊伍,選出一批臺籍科技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目前共有臺灣籍省級科技特派員8名。此外,龍巖還在全省率先選聘12名臺農擔任“臺胞河長”、11名臺胞擔任鄉村振興顧問、15名臺胞擔任“臺胞林長”,充分借助臺胞臺商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進鄉村治理和鄉村建設。
  
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薛志偉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