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借此個案糾偏的機會,鐵路部門不妨舉一反三,對候車室按摩座椅設置的整改規范來一次“回頭看”行動。
火車站里的按摩椅,還能“免費就座”嗎?
據媒體報道,日前,針對網上流傳一名旅客稱火車站坐按摩椅不掃碼遭侮辱的視頻,上海新上鐵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回應稱,“經初步調查,12月2日16時許,在南京站南廣場1號候車室內,按摩椅經營廠家工作人員巡視過程中,由于掃碼問題與旅客發生爭執,給旅客帶來不良服務體驗。我司依照相關規定和流程,已責成按摩椅經營廠家對相關人員進行勸退處理,責令該按摩椅經營區域停業整頓,舉一反三吸取教訓,加強員工教育和崗位作業管理,盡力做好旅客服務工作”。
這兩年,收費按摩座椅“攻占”火車站、機場的現象,屢屢引發輿論吐槽。為此,今年8月,鐵路部門專門發文要求整改規范多功能候車座椅經營服務。其中就包括,在多功能候車座椅區域醒目位置規范設置“免費就座、掃碼按摩”標識,并公布服務監督電話。也即明確了乘客可免費就座。
在這種情況下,居然再次發生乘客坐按摩椅不掃碼遭辱罵和驅趕的一幕,這也警示相關整改活動或有必要來一次“回頭看”。
在火車站候車室設置多功能按摩椅,理論上是打開了新的消費場景,也有助于給乘客提供更多元的選擇。但其中的度必須得把握好。要知道,車站候車室是公共空間,滿足乘客的基本座位需要,是鐵路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必須放在第一位。
而多功能按摩椅由于體量較大,大量布局候車室,本身就構成了對于公共空間的擠占。對這種“鳩占鵲巢”的行為加大規范力度,是維護乘客權益,體現鐵路部門基本公共服務的應有之義。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改規范中,鐵路部門要求按摩椅數量不得超過全部候車座椅的20%,并明確允許乘客免費就座,而非“一刀切”禁止按摩座椅進入候車室,本身已體現了一種較為理想的折中態度。既在保障乘客基本就座空間的同時,也兼顧了一定的多元需求和經營需要。
然而,從這次事件的發生,以及按摩椅運營方回應來看,這種治理的善意,顯然并未真正被一些車站管理方及相關經營者領會。就此事而言,不僅要嚴肅整改相關責任主體的管理態度,更要進一步核查,涉事火車站的按摩椅數量是否突破了“不得超過全部候車座椅20%”的紅線,“免費就座”是不是依然是一句空話,上一輪的整改到底有沒有到位?
事實上,相關整改要求中還明確,“對客流量大且候車面積不足的車站,進一步壓減多功能候車座椅比例和數量”。那么,客流量大的火車站也需反觀自照,候車面積是否足以保障乘客基本的需要,按摩座椅是否存在進一步壓減的必要,也不妨作出新的調查評估。
按理說,一面是乘客的強烈質疑,一面是管理部門的整頓要求,候車室內的按摩椅理當不再成為一個困擾乘客的問題。管理亂象再次發生,背后到底是由于一些責任主體的認識不到位,還是在利益平衡上出現了偏差,值得追問,也應該依據具體情況嚴肅追責。
無論如何,各方不該再對整改要求的落實心存僥幸。要知道,全面排查整頓容不得任何走過場,旅客有沒有座位,多功能按摩座椅的設置是否妨礙了乘客的基本需求,一望便知,車站方面和經營者都該“心里有數”。
借此個案糾偏的機會,鐵路部門不妨舉一反三,對候車室按摩座椅設置的整改規范來一次整體的“回頭看”行動。并進一步暢通乘客投訴監督渠道,讓所有的不規范設置和擠占公共空間的行為,都能夠得到及時改進。
一個常識必須被尊重——火車站不能逼著乘客花錢買座。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