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2月26日電 題:廣東“銀發一族”樂享“食”光
中新網記者 蔡敏婕
豉汁蒸排骨、蜜汁叉燒、花旗參燉烏雞、順德煎魚餅......連日來,在廣州鬧市里的天河區天河南街廣和社區長者飯堂,中午時分,熱騰騰的飯菜開始對外售賣,不少長者已經來到取餐窗口,挑選心儀的菜品。10多張餐桌坐著不少食客,有些則帶回家與家人共享。
中午時分,10多張餐桌坐著不少食客,有些則帶回家與家人共享。蔡敏婕 攝
“從我家步行過來才10分鐘,而且價格實惠,在官方補貼下,兩葷一素一湯才6元,還有降血壓、降血脂等營養套餐選擇,特別適合老人家,我經常過來吃。”今年78歲的梁女士笑稱:“感覺比我做的飯還要好吃。”
天河南街頤康中心主任曾淑姿告訴記者,天河南街現有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1.44萬人,老齡化率13.6%。長者飯堂不僅為長者提供保證安全的餐飲服務,更讓不少長者走出“小圈子”,進入社區這個“大家庭”,有利于營造團體生活的社交氛圍。目前日均用餐人數約為580人。
根據《廣州市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務管理辦法》,廣州長者飯堂應當按照“中心城區10分鐘至15分鐘、外圍城區20分鐘至25分鐘”的原則,綜合考慮該區老年人口狀況、用餐服務需求、服務資源、服務半徑等因素,合理布局。
與此同時,在廣州行政區域內居住的60周歲及以上的戶籍居家老年人接受助餐配餐服務可享受就餐補貼。就餐補貼在老年人給付就餐費用時自動扣減。
“現場用餐的長者,刷卡付費時都會看到補貼金額、自己被扣除的費用和消費后余額,對于行動不便的長者,我們還提供送餐到戶的服務,在餐食費用的基礎上,僅收取2元至4元的送餐費。”曾淑姿說。
根據《廣東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廣東省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進程快,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日趨旺盛。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將面臨更多挑戰和更大考驗。
根據上述規劃,廣東將支持居家養老助餐配餐長效供應,持續推進居家養老“大配餐”服務模式。
截至今年12月,廣東老年助餐服務點增至3431個,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1800萬人次,調動各級財政投入、集體經濟支持、社會慈善捐助等方面資金給予用餐老人優惠補貼超過2.6億元。
“有得吃、吃得安全”是官方兜底保障的基本需求;“吃得更好、吃得健康”是長者對美好生活的更高向往。
通過“智能炒菜機器人”,僅需14名員工即可運營2600平方米的“優特長者飯堂”,每天服務不少于2000人次用餐,相較傳統食堂節約35%運營成本;“智慧食堂支付系統”精確至每取一餐每一筷子的價格計量。引導消費者吃多少、取多少......珠海“長者飯堂”起步早、布點多、形式多樣,以科技手段降低運營成本。
在江門,利用非就餐時間在長者飯堂開展生日會、讀書會等老年公益活動,讓餐桌成為“書桌”“茶桌”;在深圳,有部分長者飯堂在滿足長者需求的基礎上,為周邊居民提供三餐以及咖啡、水果茶等時尚飲品的餐飲服務;在中山,長者飯堂將中山藝術、風土人情等文化元素融入長者餐單設計和餐飲體驗中;在汕頭,建立每日菜品留樣登記制度,并引入第三方評估和監督。
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要聚焦老年人就餐實際困難和需求,兼顧滿足其他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助餐需求。
與此同時,實施分類差異化補貼,并支持專業化運作,保證長者“舌尖上的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