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生產裝置在安徽淮北啟動試生產,每年可產出無水乙醇60萬噸,開創了一條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的新路線。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團隊從2010年起,提出了以合成氣為原料制無水乙醇的工藝路線,并和陜西延長集團合作,共同開發出合成氣經甲醇脫水、羰基化、加氫制取乙醇的技術。經過多年的技術迭代和催化劑工藝升級,實現了經濟性的大幅提升。位于安徽淮北的生產裝置投產后,可以每年產出無水乙醇60萬噸;其中,合成氣部分來源于每年回收的約2億立方米的煤煉焦尾氣,可有效減排二氧化碳。這一煤基乙醇技術路線可以促進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填補了國內外相關領域技術空白,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開創了一條煤炭清潔高效低碳利用的新路線。
乙醇是世界公認的優良汽油添加劑,也是重要的基礎化學品。2022年我國以陳糧發酵路線生產的燃料乙醇約270萬噸,使用缺口達1000萬噸左右。非糧乙醇的大規模生產對于保障我國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化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褚爾嘉 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