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減污和降碳雙輪驅動,立足鋰電新能源產業特點和優勢,編制《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圍繞產業、能源、交通等領域,多措并舉,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實踐,助推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成效。
優化結構,做提質增效“加法”
?。ㄒ唬┫到y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鋰電新能源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統籌考慮行業環境-氣候-經濟效益協同、重點措施增效、協同管理提效的實施效果,形成區域鋰電新能源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指數。開展寧德市東部新能源產業集中區產城融合綜合設計,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形成緊湊集約混合發展的東僑開發區總體布局,打造開放式生態空間格局。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ǘ┨嵘稍偕茉蠢帽壤?。強化工業園區能源、環境基礎設施的提效升級及共生鏈接,全面開展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因地制宜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建設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推動園區短途物流及環衛車輛油換電,開展柴油重卡更換為電動重卡及推廣高速公路換電重卡專線試點,企業廠區內配置無人物流運輸設備、電動叉車、電動拖車等,打造零碳物流體系。
強化管控,做綠色低碳“減法”
?。ㄒ唬┩苿庸I綠色提升。強化源頭管控,推進卓高、杉杉、廈鎢等一批動力電池核心材料骨干企業綠色轉型,推廣源頭替代措施,推進企業廢物“零排放”。探索規劃鋰電新能源行業零碳工廠建設路徑,結合碳核算、碳足跡分析評價結果,通過在能源利用、交通物流、生產制造等環節減污降碳,推動園區內寧德時代的電池工廠全部建成零碳工廠,率先在寧德時代生產制造領域實現核心運營碳中和。
?。ǘ┐蛟祀姵厝a業鏈循環體系。率先破解廢舊動力電池“廢料還原”技術,將報廢車輛的電池回收后梯級利用和再生處理,實現鎳、鈷、錳金屬回收率超過99.3%,支持完善動力電池多層次多用途回收利用,推動鋰電新能源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2022年鋰電新能源企業共推進418項節能優化項目,預計每年:VOCs減排96噸,SO2減排118噸,共節能總量相當于每年避免約447230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100%的電池包包裝使用可循環及再生包裝材料,減少木材使用12萬噸/年,VOCs減排420噸,SO2 減排512噸。加快推進新能源頭部企業電解液真空泵有機廢氣治理設施改造、污水站改造等項目,預期成效可將有機廢氣處理效率可提高至95%以上,現有的鎳排放限值0.5mg/L提標至0.05mg/L,助力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堅持創新,做低碳策源“乘法”
?。ㄒ唬┙ㄔO智慧平臺,助力減污降碳。以數字智治為牽引,探索減污降碳協同數智賦能技術手段,完善資源能源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合廢氣排放、能源利用、環境質量等現有監控平臺,建立聯動統一的減污降碳協同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能源、污染物、碳排放數據智能協同管理,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度提升。
?。ǘ﹦撔陆鹑谡?,助推協同增效。創新減污降碳協同激勵機制,加強財政資金與產業、金融等政策聯動,設立新能源產業鏈專項資金,成立新能源產業鏈項目減污降碳高質量獎補資金,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激發市場主體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引領新質生產力,做低碳高質量發展“除法”
聚焦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轉型。圍繞外貿出口“新三樣”之一“鋰電池”,開辟綠色轉型新賽道,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打造一流的鋰電新能源產業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創新區域招商工作,捕捉新的產業機會,引導清潔生產,輸出綠色產品,服務綠色消費,逐步推動東僑開發區經濟由“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的成功升級。建成一流的儲能產業技術應用的集成創新示范區,圍繞儲能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通過自主創新、多方合作等手段整合國內外儲能產業相關清潔能源技術資源,在東僑開發區予以集成應用,形成支撐產業升級、設施升級、管理升級的示范作用。以生態優勢激活發展動力,以新質生產力推進鋰電新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