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沈陽12月19日電 (記者 劉亮 王景巍)中國改革(2024)年會日前在沈陽舉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在會上強調,面對發展難題,中國要以改革突破制約生產力發展的藩籬,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彭森看來,改革的本質就是破除一切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開辟道路。
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仍然是經濟體制改革。這是因為經濟體制改革在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方面的作用最直接、最突出。過去,正是經濟改革突破了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才使得一切勞動、資本、技術、知識、管理的活動競相迸發,創造了中國增長的奇跡。
彭森指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部挑戰和困難很多,外部環境十分復雜嚴峻,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持續上升,但當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有些是周期性的,但更多是結構性的,必須通過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解決,以持續推動經濟回升向好。
例如,針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他認為,關鍵還是要推進收入分配和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再如,對于會議提到的“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他認為,這不僅要求實現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推動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與升級,更為關鍵的是要實現資源要素的創新性配置,而這實質上指的就是推進要素市場化的改革任務。
“這些都充分說明改革是穩中求進,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彭森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