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9月26日電 (范麗芳)分級診療的推進有利于打破優質資源集中于大城市的狀況。“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弱、民眾‘有病就去大醫院’的就醫習慣等因素導致醫療資源被過度利用或閑置浪費。”26日,山西省醫院協會分級診療管理分會會長麻生文坦言,必須整合政府、協會、醫院等多種資源,因地制宜,探索分級診療實施路徑。
按照醫療服務體系“三級網”的理想模式,90%的常見病應該在一、二級醫院治療,作為“塔尖”的三級醫院,集中解決10%的疑難危重患者。但現實卻是,大醫院往往“一床難求”,資源被過度利用,而基層醫院卻“門可羅雀”,床位、設備等被閑置浪費。
針對上述現象,麻生文分析,分級診療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包括部分公立醫院受利益驅動而不愿分流患者到基層就醫、患者和醫生對分級診療制度內涵的認識不足、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弱、患者就醫習慣短期難改變、不同級別醫院功能定位不清晰、全科醫生培養制度不健全、缺乏醫療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等。
當日,山西省醫院協會分級診療管理分會在太原成立,分會旨在對分級診療政策和制度的實施進行探索,從多模式、多角度,整合政府、協會、綜合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專家、社會力量等多種資源,探索分級診療實施路徑,推進山西分級診療建設。
目前,隨著分級診療的實施,山西省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方面不斷推動縣市級醫院的現代化管理。
“山西省醫院協會分級診療管理分會是山西各級醫療機構、醫療資源緊密連接的共同體。”山西省醫院協會秘書長李育民期許,分會能為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找到渠道,為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找到路徑。
大會邀請哈佛醫學院高級研究員劉燕輝、河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張連仲、山西省人民醫院院長李榮山等專家舉行分級診療相關講座。山西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主任聯盟主席侯彥圍繞基層醫療橫向聯合體構建,從資源共享、合作發展、互利共贏等方面闡述如何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助力家庭醫生簽約,促進分級診療實施。
麻生文稱,分級診療沒有固定模式,不能一蹴而就,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地開展,最終達到“三級醫院‘舍得放’、老百姓‘愿意去’、基層機構‘接得住’、配套政策‘跟得上’”的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