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up id="9uyrv"></sup>
<button id="9uyrv"></button>
<sup id="9uyrv"></sup>
<samp id="9uyrv"><em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em></samp>
<sup id="9uyrv"><div id="9uyrv"></div></sup><samp id="9uyrv"><em id="9uyrv"></em></samp><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blockquote id="9uyrv"></blockquote></legend></samp>
<samp id="9uyrv"><legend id="9uyrv"><var id="9uyrv"></var></legend></samp>
報告析網絡暴力:近三成青少年遭遇過網絡暴力辱罵
發布時間:2018-12-25  文章來源:中新網 點擊:2413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5日電(冷昊陽)25日,中國社科院主辦的2019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在北京舉行。報告顯示,近三成青年曾遭遇過網絡暴力辱罵,而“當作沒看見,不理會”則是青少年最常用的應對暴力辱罵信息的方式,占比達60.17%。

 資料圖:學生在使用手機。(圖文無關)姜雨薇 攝
 
資料圖:學生在使用手機。(圖文無關)姜雨薇 攝

  這份報告的全稱為《社會藍皮書:201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組織研究機構專家、高校學者以及政府研究人員撰寫,分析了2018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

  在青少年網絡使用方面,報告稱,調查表明,青少年在上網過程中遇到過暴力辱罵信息的比例為28.89%。其中,暴力辱罵以“網絡嘲笑和諷刺”及“辱罵或者用帶有侮辱性的詞匯”居多,分別為74.71%和77.01%;其次為“惡意圖片或者動態圖”(53.87%)和“語言或者文字上的恐嚇”(45.49%)。

  青少年在什么場景遭遇暴力辱罵信息?報告提出,青少年遭遇暴力辱罵信息的最主要場景是社交軟件,為68.48%;其次是網絡社區,比例為55.30%;而在短視頻和新聞及留言上遇到暴力辱罵信息的比例分別為30.66%和30.16%。

  此外,青少年在微博上遇到暴力辱罵信息的比例為25.36%,在直播平臺上遇到暴力辱罵信息的比例為19.91%。

  對此,報告分析稱,青少年在網絡上遇到暴力辱罵信息的比例與其關注的內容和使用的平臺有關系,也與社交網絡、網絡社區和新聞及留言的互動性和話題性較強,容易引發不同觀點的爭論并形成沖突有關。而短視頻的一些制作者為了吸引眼球,有時候也會故意引入有爭議的話題并使用偏激語言。

  此外,報告顯示,青少年遭遇網絡暴力與是否與父母共同居住有較強的關聯性。其中,與父母共同居住的青少年遭遇網絡暴力的比例為28.3%,比沒有和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共同居住的青少年低12個百分點。

  同時,調查還發現,沒有和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居住的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也更容易受到欺凌。也有老師反映,沒有和父母及其他監護人居住的青少年本身自控能力比較弱,不僅容易受到網絡暴力,也容易對別人實施網絡暴力。

  而在應對方式上,報告稱,“當作沒看見,不理會”是青少年最常用的應對暴力辱罵信息的方式,60.17%的青少年選此項;其次是“網絡投訴或者舉報”,占比為49.36%;而選擇告訴父母、老師、兄弟姐妹以及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比例分別為9.96%、3.87%、4.87%和2.22%,均不足一成。

  此外,調查還發現,表示自己遇到過針對自己的騷擾、暗示或者陌生人約見面情況的青少年占11.07%。其主要場景同遭遇詐騙和暴力辱罵信息一致,依然是社交軟件和網絡社區,前者占比為79.81%,后者占45.61%;其他場景如短視頻、直播、微博、新聞及留言的比例只在15%左右,其中短視頻場景下的騷擾或陌生人約見面的比例相對較高,為20.56%。(完)

另类乱子伦XXXX_五月天在线精品电影_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_思思热在精品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