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1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根據臺灣“健康署”統計,臺灣成人的吸煙率在10年間下降4成,初、高中生則分別下降63%及45%,整體吸煙率下降約4成以上。然而在2014年至2018年間,青少年電子煙吸食率卻有所上升,顯示煙害防治仍有進步空間。
據報道,臺“健康署”統計,臺灣成人吸煙率在10年間由21.9%下降至13%;初、高中生則分別由7.8%降至2.8%、14.8%降至8%。然而從2014年開始,高中生電子煙吸食率在4年間由2.1%竄升至3.4%,初中生則輕微下降,由2.0%降至1.9%,共有3.8萬青少年吸食電子煙。
臺“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多數電子煙含有尼古丁,會導致成癮,更有爆炸、致癌的風險。國外研究顯示,吸食電子煙將提升氣喘盛行率及上學缺課率,且令腦中葡萄糖量減少、破壞凝血因子,比吸煙更容易引起中風。
另一方面,根據2018年青少年吸煙行為調查,3成的青少年(初中生:30.4%、高中職生:29.8%)暴露在家庭二手煙中。其中,近半數的青少年更是天天受二手煙侵害。(初中生:46.3%、高中職生:48.6%)。美國2018年一項研究顯示,兒童時期暴露于二手煙環境中,成年后死于肺阻塞的風險將增加31%。
臺“健康署”煙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表示,煙害防治仍有進步空間,有鑒于煙品對青少年的危害,臺“健康署”正推動修法,盼將電子煙等新興煙品納入管制,另擴大禁煙公共場所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