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破解罕見病防治難題 ◎本報記者 符曉波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反復去看病,卻一直無法確定身體出了什么問題,好不容易診斷出疾病,卻被告知無法治愈或暫無針對性治...
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對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這是首批由我國科學家主導獨立完成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成果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
女航天員撐起太空“半邊天” 龐之浩 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飛船把3名航天員送入我國“天宮”空間站的“天和”核心艙,其中包括女航天員王亞平。他們將...
增強數字政府效能(人民觀點) ——讓數字技術應用造福人民② 本報評論部 流動的數據、流暢的體驗,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正給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政務服務...
作為中國衛星史上第一位太陽專屬的“攝像師”,“羲和號”開創了多個“首次”。近期,“羲和號”將獲得首批觀測數據。研究團隊將在對觀測數據進行科學標定處理后,向國內外...
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行—— 探秘廣交會的“朋友圈” 10月15日至19日,珠江河畔,萬商匯集,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如期...
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國際化布局待提升—— 我國生物育種能否持續領先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生物育種產業專利導航研究成果》顯示,目前我國生物育種專利申請...
科學家精神培育基地成浙江“網紅打卡地” 在這里,感受他們的家國情懷 “讓我在科學世界走下去的,始終是前方那份未知的神秘。”杭州師范大學藥學院教師陳俠斌近日與十余位來...
青年經濟說 彌合老年人的數字鴻溝不能“閉門造車” 數字經濟體現了社會發展的高度,“數字留白”則體現了社會的溫度。“年輕的技術人員和產品經理不能‘閉門造車&r...
圖為小麥專家茹振鋼在“水利安全與災后重建論壇”上作演講?!№n章云 攝 中新網新鄉10月18日電 (記者 韓章云)小麥晚播注定...
中新社廣州10月17日電 (記者 程景偉)“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剛開始我們有點悲觀,擔心工廠生產不能運作,后來又很擔心沒有海外采購訂單。”在第130屆廣交會上,廣州新萊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陳麗雪...
新華社廣州10月17日電(記者壯錦)中國散裂中子源與粵港高校聯合建設的多物理譜儀,自今年10月起正式向通過項目評審的全球實驗申請者開放。 多物理譜儀是一臺中子全散射譜儀,可用于不同有序度材料的結構研究...
科技日報訊 (實習記者張佳欣)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大腦“指紋”,而且該指紋會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他們的新技術只需1分40秒就可識別大腦“指紋&rdqu...
蛋白質、基因組與人類疾病有了關聯圖 有助促進藥物靶點快速識別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科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研究人員將人體血液中的數千種蛋白質數據與遺傳數據相...
“神十三”載人飛船發射前夕,本報記者對話三名航天員 神舟一飛入蒼穹 巡天半載寫新篇(科技自立自強) 本報記者 余建斌 劉詩瑤 吳月輝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0月17日...
2022國考將啟:計...
全國14地約談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