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優衣庫試衣間內攝像頭事件,到鄭州一酒店房間插座內暗藏針孔攝像頭,再到佛山一出租屋被房東兒子安裝針孔攝像頭偷拍租客,今年6月以來,偷拍事件時有發生。酒店、商場、出租房……隱蔽的攝像頭令人防不勝防。而記者調查發現,各類微型攝像頭可在網絡上輕易購得,購物平臺、朋友圈里,買賣偽裝偷拍設備的大有人在,一些常見的家用電器如排氣扇、路由器、插排插座、充電寶、剃須刀等,都可以被用來改裝成偷拍攝像頭,“來樣訂制,根據需求改裝”,安裝App可實時遠程播放(7月10日《南方都市報》)。
媒體調查顯示,現在攝像頭偷拍的背后,已然形成一條非法安裝、上傳、共享、買賣交易的黑灰產業鏈。這些偷拍的隱私視頻被層層轉手交易,成為非法牟利工具,危及著不特定人的正當權益,如果不重拳出擊治理,誰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看看網絡上偷拍設備買賣肆無忌憚的架勢,真讓人有些不寒而栗。為何偷拍設備買賣和偷拍行為如此猖獗?該如何治理?
依據2015年實施的《禁止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偽基站設備的規定》,竊聽竊照設備是禁止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對于尚不構成犯罪的非法生產、銷售和使用行為,上述《規定》也明確了罰則,頂格處罰是3萬元罰款。相比動輒上萬件攝像頭月銷量的網售“業績”,這樣的處罰可能缺少足夠震懾力。
對于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處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也就是說,偷拍視頻,轉手倒賣,只要達不到刑事立案的標準,被抓住了最多拘留十日、繳納罰款500元。
偷賣偷拍均在暗處,確實給明處的執法造成困難,正因為如此,相關部門有必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執法,盯牢網絡交易,發生一起堅決查處一起,讓偷拍視頻不敢露頭。
同時,有必要從立法層面研討加大對攝像頭偷拍的懲處,重視從源頭上解決攝像頭濫產濫銷問題,加大對偷拍交易環節的打擊力度,以具有震懾性的法治力量,堅決終結攝像頭偷拍行業無視法律、為所欲為的行徑,還公眾一個安全的隱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