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28日下午,聲稱來自保險、零售、銀行、金融、旅游及酒店等21個行業的“蒙面黨”召開記者會并宣讀聯署聲明,要求特區政府回應訴求,否則發起所謂罷工。多位來自不同界別的立法會議員批評,“蒙面黨”自稱來自各行各業,但根本無代表性,更有業界議員坦言沒聽過有關聯署,質疑他們不熟業界行情、不關心業界,否則不會再提出罷工等行為,進一步影響業界利益。
28日,聲稱來自21個界別的“代表”發出聯署,并舉辦了一場“蒙面記者會”,煽動業界罷工。
有關人士等在講述業界情況時,將所有問題都推卸在警方身上,例如自稱為旅游業代表的Maggie(化名)就將旅游及酒店業受影響歸咎于警方,又說是旅游業界“不思進取”、“側重內地”等。
旅游界議員姚思榮質疑匿名蒙面人的代表性,批評有人煽動罷工。他表示,目前香港旅游業面臨的困境很大,無論酒店業、交通業、航空業等均受到一定影響,“業內人士無論政治取態如何,現在都是應積極減少(是次風波)對業界的傷害......業內如此困難的情況下,從業者參與罷工是不負責的說法。”
他說,業內老板現在面臨資金流、經營的問題,打工者若一定要罷工,還要評估對公司和對個人的影響。
對于所謂旅游業“過分側重內地”的謬論,姚思榮指出,內地游客的消費力和人數都比海外游客要高,現在全球許多地方的旅游業都投了大量資源開發內地游客,香港旅游業是提倡客源多元化,但多元化也要客觀看待實際數字,旅游業發展也需要在多元化中有所側重。
批發及零售界議員邵家輝質疑,相關聯署未能列明具體行業,出席相關記者會的“蒙面人”自稱“代表”卻不以真面目示人,難免令人產生懷疑。尤其旅游界代表Maggie(化名),她稱8月初旅客數字跌了3成,而未有引用到最新數字,相信她對自己從事的行業并非很了解。
邵家輝續說,是次風波給商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香港經濟情況很不樂觀,有一線商家的生意跌了逾5成,相信失業潮、裁員潮、無薪假潮陸續有來,質疑有關人士等鼓吹罷工,根本不關心業界利益,“希望今日爭取主動罷工的他們,等到公司放無薪假期時,不要又出來抗議。”
至于“蒙面黨”將旅客不敢來的問題歸咎于警方執法,邵家輝反問:“若警方不執法,難道要市民出街與襲擊路人的‘激進示威者’對抗嗎?”
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指出,現在特區政府已經提出構建對話平臺,大家應該好好利用這個平臺解決問題,只不過有人是用盡所有“宣傳工具”反對特區政府。
據他所知,金融服務界也并未有以業界為名參與聯署的情況。他續指,示威者之前亦嘗試“逼人罷工”,只不過未能成功之余還引起許多市民不滿甚至反感,相信他們又煽動罷工,只會令市民更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