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5日電(李赫)山呼海嘯,男籃世界杯小組賽最后一輪中國與委內瑞拉的出線決死戰最后一節還有五分鐘時,比賽場地凱迪拉克中心的觀眾席上,情緒達到了頂峰。不是為中國男籃最后的沖鋒助威,也并非給在場上拼殺的球員股勁。他們口中喊著的是中國男籃主帥李楠的名字。
準確的說,喊聲的內容是“李楠下課”。這片為國而戰的賽場,瞬間“變形”為對國家隊主帥的討伐大會。
球迷對李楠的非議不是沒有根由。小組賽第二場最后時刻手握3分領先時的犯規選擇就已頗有爭議,本場比賽進攻端的滯澀與人員調配又令他飽受質疑。于是,在眼見自己的主隊即將在本土世界杯上止步小組賽,眼見原本已拿下的東京奧運資格、爭取歷史最佳戰績為目標的中國男籃最終無緣晉級時,積攢的情緒爆發了。
實際上,與委內瑞拉一役,球隊表現完全被壓制、隊員們展現出的比賽氣質完全“崩塌”,這樣的一場比賽呈現,主帥難辭其咎。李楠固然有過,但這些在比賽還未結束就呼喊著“下課”的人們又做對了多少呢?
在支持的球隊尚在一搏時,他們就已經選擇了放棄,選擇接受還沒蓋棺定論的失利,選擇和對手一起,向本方陣營發起攻擊。難以想象李楠和他的球隊是如何在這樣的呼聲里完成比賽的。也許,他和他的球隊還要繼續在這樣的主場噪音里再打兩場。
競技體育總是總是健忘的,球迷更是如此。一次勝利可以瞬間把槍頭調轉,失敗更甚。
這些被失利點燃了的火藥桶,忘了如今在他們口中如“歷史罪人”般的李楠,在一年前的雅加達,是以何種姿態迎接球迷的歡呼;忘了“李團長”在與杜鋒的競爭中勝出后,受到的是何種的稱贊,更忘了實際上在執教紅隊并不斷輸出令人愉悅的勝利之前,作為教練的李楠其實執教履歷一片晦暗。而那些歡呼與稱贊的來源,相信有不少是與如今的“討伐者”所重疊的。
并非為李楠辯駁,戰術板上的筆走龍蛇再巧妙,最終是要靠執行力來“兌現”的。賽前安排中,他著重強調了外線防守與保護籃板的重要性。賽后采訪時,方碩也承認賽前教練組其實對籃板球有相應的布置,但球員沒有很好貫徹教練的意圖。
一支球隊對于一次機會的錯失,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過失。然而將罪責歸結在一個人身上,往往是最簡單有效的發泄途徑,可發泄夠了,然后呢?李楠不行了,誰就一定行呢?更何況,姚主席時代的中國籃球,第一次走到了考驗人們耐心的時候。
過往十幾年間,僅從選帥看,中國籃球似乎從未給與自己足夠的耐心與信心。從歐洲凱撒尤納斯,到少帥郭士強;從希臘人揚納基斯,再到美國人鄧華德;我們似乎一直在不同風格間“左右互搏”,在不斷變換中自我否定。這期間,球迷們每逢失利便響起的“下課”呼聲,不能說沒有祈禱推波助瀾的作用。
宮魯鳴的里約奧運無勝;揚納基斯的馬尼拉慘??;鄧華德在倫敦的全??;甚至再遠一些,王非遭遇的“黑色30秒”,中國男籃幾任教練,甚至創造過輝煌的功勛教練,都曾帶隊遭遇低谷時“享受”到“下課”的叫罵和噓聲。眼前的失利抹去一切,這一次,又輪到李楠了嗎?
每每這時,便更能理解姚明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提出的疑問:“我想提出一個問題:比如拿足球或者籃球來說,大家喜歡足球或者籃球嗎?”
“對于一項運動,你喜歡的是成績?還是運動本身?如果喜歡運動的話,我認為和喜歡一個人是沒有區別的,你應該接受她的高興、你也應該去擁抱他的痛苦,這兩者之間你是繞不開的。當然,當我們只能擁抱它的勝利,而不能接受它的失敗的話,那我們不是熱愛這項運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