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背后的開放與放開
深秋時節,黃浦江畔,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正式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主旨演講中強調:“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舉辦進博會,正是對開放中國的生動演繹。作為全球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一大創舉。中國舉辦進博會,是著眼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對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不無裨益。
如今,第二屆進博會如期舉辦,共有來自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參展,參展國別和企業數量均超過首屆。這不僅讓人感受到“要年年辦下去”所言不虛,還體現出對“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好”的充分落實。
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僅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例,從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到出臺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再到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事實和實踐證明,中國不僅說到做到,而且做得好。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銀行不久前發表的《2020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由46位上升到31位,提升15位。中國已經連續兩年入選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這些數據釋放的信號再明確不過:中國正致力于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開放促進發展,更好地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一說到開放,我們就會想到張開雙臂,擁抱世界,而開放還有一層含義,即放開。放開體現在哪里?繼續鼓勵自由貿易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某種意義上就體現了放開;放寬外資市場準入,繼續縮減負面清單,也體現了放開;減少投資限制,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也是放開……種種開拓性的舉措,都為建設開放的中國提供了澎湃動力。而中國的發展,也正在成為推動世界進步的重要力量。
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但是,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就需要更多國家打開國門搞建設。要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堅決反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削減貿易壁壘,推動全球價值鏈、供應鏈更加完善,共同培育市場需求。
迎五洲客,計天下利。進博會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更讓人看到了一個大國的決心。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制,共建創新包容的開放型世界經濟,這是全球各國的責任。隨著更多國家加入這個潮流,開放的紅利勢必有增無減,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積蓄新的力量。
青小平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