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按鍵”實現“無接觸” 以技術阻斷感染
中新社北京3月5日電 題:“按鍵”實現“無接觸” 以技術阻斷感染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一度站在合肥“科學島”的大橋上為是否應該創業而迷茫的東超科技“追光兄弟”韓東成、范超,得知他們研制出的“無接觸”系列產品接連被應用于抗“疫”,心里感到踏實。
3日,45臺東超科技無接觸式自助掛號機被定向捐贈給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等定點醫院,以及安徽省內的19家三甲醫院。這種基于“可交互全息空氣成像”技術的自助掛號機可在空中形成實像,人們可以直接交互操作。此舉有效避免因手指與屏幕接觸時發生交叉感染,也因采用可控視角能夠有效保護患者隱私。1月下旬,這一設備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投入使用,頗受好評。
空氣成像無接觸電梯按鈕終端也于3月2日“登場”。在視頻中,人們搭乘電梯選擇樓層的操作均在空中完成??崴瓶苹糜捌膱鼍拔裏o數目光,在全民戰“疫”的當下更具實用意義。眾所周知,由于飛沫可能附著在電梯按鍵上,且新冠病毒在溫度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可存活5日,電梯被視作防疫隱患,也出現了以牙簽或筆尖按鍵、戴手套乘梯、過度消毒等“非常之舉”。
東超科技董事長韓東成告訴中新社記者,這些“無接觸”系列產品已部分量產,未來可投放于人流密集場所。“實現了我們掛在辦公室墻上的目標:科技報國。”他語氣興奮。
2016年,尚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研的韓東成與“睡在上鋪的兄弟”范超共同創業。兩人一個來自光學專業,一個來自物理專業,他們在做實驗時發現X光線入射晶體時產生布拉格衍射,也就是負折射率現象。他們將這個發現引入玻璃的微觀結構,操作光線在玻璃中多次反射、折射后匯聚,使原本發散的光線兩兩交叉,在空中形成無數個交點,繼而成像。
說來簡單,但從2016年到2017年,年輕的科研團隊經歷了多次失敗。“很多人不相信我們。”韓東成回憶道,剛研制出樣品,兩位核心成員突然決定離職。韓東成也理解他們的顧慮。他說,在人們的思維意識中,成像一定要有介質,比如投影必須打在幕布或水簾上。
韓東成介紹說,經過四年研發,光場重構技術趨于成熟并實現產業化。特別是經過集中攻關,中方團隊研發的特殊玻璃的成本僅是日本一家競品公司的一半。同時,團隊也在對下一代技術做儲備和研發,選擇的技術路徑是空氣電離,通俗理解是用高能激光電離空氣中的氧原子和氮原子,使之形成無數個發光點組成圖像,實現“小光源大影像”的終極目標。
回想起2015年底的那次談話,韓東成記憶猶新,“當時范超說,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條件比幾十年前要好得多。試一試,大不了就是失敗。”他說,經此一“疫”,更堅定了信心。(完)